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0 13:12

  本文选题:福克纳 + 莫言 ; 参考:《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
【分类号】:I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林;;笔会/福克纳小说奖德博拉折桂[J];译林;2011年04期

2 李曼;;福克纳的神话——《我弥留之际》的互文性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潘洁;;《我弥留之际》的叙事话语解读[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4期

4 伍晓慧;;《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对世界的隐喻与反思[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5 刘红;;浅谈莫言在小说领域内的探索创新[J];才智;2011年23期

6 钟京伟;郭继德;;福克纳小说中南方女性神话的破灭[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7 尹诚浩;;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玛的(去)种族化(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8 张爽;赵凌宇;;《夕阳》叙事技巧分析(英文)[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9 黄薇;;芬芳的玫瑰悲伤的恋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10 张曦;;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诗化结构[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慧仁;;自然:内心的需要——福克纳超越时代的自然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志忠;;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赵文书;;种族主义的余辉——简评福克纳的《夕阳》[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徐青;;福克纳:一个现代乡土作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李玉颖;;福克纳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初探——析著名小说《喧哗与骚动》[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6 欧阳立博;;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多角度叙述结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黄明;;艺术的想象与想象的艺术——论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创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玉玲;;青岛市与贵阳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比较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9 张国平;;完善我国公司资本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10 彭振军;伍钢;冯敢生;王晔;徐宁;胡兵;魏黎黎;;EPID、CR及屏(铜)-片成像在放疗射野影像验证中的比较研究(ROC曲线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伯雄与澳国防部长福克纳共同发表联合声明[N];解放军报;2010年

2 杜鹃;美国独行刺客回国要继续行刺本·拉丹[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佟栋(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直面福克纳的魅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张慧仁;小说创造了福克纳[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邹海仑;中国福克纳文学介绍的开山者和集大成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何朝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及其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余杰;福克纳:羞怯的乡下人[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陶洁;福克纳的评传[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杨鸥;心系福克纳的李文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王胡;菲利普·罗斯三赢笔会/福克纳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振武;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李萌羽;全球化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广远;莫言的文学世界[D];吉林大学;2010年

5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6 谌晓明;符指、播散与颠覆: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之解构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葛纪红;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话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张立勇;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周松兰;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莹;来自南方腹地的悠远根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兆撰;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青岛大学;2010年

3 李里;历史文化冲突下的生存之路—福克纳的印第安故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健X;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5 袁秀萍;论福克纳作品主题和风格的普适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彦玲;福克纳和白先勇小说中的时间意识比较[D];郑州大学;2006年

7 曹梦月;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视角下的《村子》[D];安徽大学;2010年

8 唐艳玲;技巧后的爱恨忧思——从《喧哗与骚动》叙事技巧看福克纳的南方情结[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慧;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的女性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蜀云;开放和多元的世界——论福克纳的意识流艺术[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03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03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