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
本文选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 现代性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摘要】:正今天我们的题目是"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这是一个我们的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出现起码有一个多世纪了吧。在近代史上,我们提出所谓的"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就遇到这个问题。我们是强调本土呢,还是应
[Abstract]:Our topic today is "Literary Theory: native and Open", which is a problem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literary theory.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is problem has appeared for at least more than a century. In modern history, we encountered this problem when we proposed the so-called "open eyes to see the world." Should we emphasize the mainland, or should we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尕;;延展生命[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9期
2 常楠;;结合2010年上海双年展谈当代艺术[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3 冯黎明;;文学研究:走向体制化的学科知识[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4 朱其;;自然的现代性及其传统的转换[J];山花;2011年13期
5 吴炫;;“审美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质疑[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6 韩雪岩;;移植的肉身:1992~2010年中国新媒体艺术的身体关注与美术现代性[J];艺术设计研究;2011年02期
7 周敏;;“文学”研究的方向——胡伯特·兰高尔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8 周计武;;再论米勒的“文学终结论”[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9 庄小华;;中国翻译现代性变迁刍议[J];译林;2011年04期
10 曹顺庆;黄文虎;;中西比较中的求同趋势与汉学主义之根源[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进;;论文学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欧阳友权;;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陶水平;;文艺理论“现代性问题”之思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高星;;转瞬即逝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锋”艺术家后期转型现象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6 欧阳友权;;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问题与契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陈雪虎;;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30年回望[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10 张颐武;;新世纪的中国色彩记忆[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5:色彩与城市生活[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2 陈传才;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N];光明日报;2001年
3 杨厚均;文学中的英雄形象与现代性想像[N];文艺报;2005年
4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教授 傅永军;激进化启蒙的讹诈:反传统的理由[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陆贵山;社会的现代化与文学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荣剑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艺术“现代性”何必用“当代性”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吴子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艺术:“死亡”抑或“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高欣荣;现代性文学史观的反思[N];文艺报;2005年
9 胡晓明;蒙马特的现代性[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王岳川;文学经典的魅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2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3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洪洋;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7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何建良;“艺术终结论”批判[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庄鸿文;沈从文与卢梭—一种美学观念上的沟通[D];厦门大学;2006年
3 游江;论西方艺术中的先锋派概念[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元君玲;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思考[D];南昌大学;2007年
5 陈静;存在的悖论[D];西北大学;2003年
6 孙文飞;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陈小妹;文学·都市·现代性[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李玉平;文学的现代性与大众化的关系[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阳;从西方科幻小说看中国同类作品的困境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报春;现代性视野中的文艺与法律[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5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9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