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的原意阐释与误读
本文选题:解构 + 原意阐释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1期
【摘要】:解构主义创立后迅速成为一种批评时尚,渗透在人文社科各个学科领域,并直接开启了各种"后"学思潮。然而,解构主义一经产生就被误读了,人们总是对它产生望文生义的解释,对它进行一种简单的、为我所用式的误读,"解构"一度沦为一种工具甚至屠刀去肢解使用者所不喜欢的事物。当"解构"在人类文化的转型期以其偏激的合理性业已完成思维的重大转向后,我们应该从解构的巨大冲动中走出来,重新走向意义的寻求与建构。
[Abstract]:After its founding, deconstruction quickly became a kind of critical fashion, permeated all field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directly opened up all kinds of "post-study" trends of thought. However, deconstructionism is misread as soon as it comes into being, and people always give it a civilized interpretation, a simple interpretation of it, In my misreading, deconstruction was once reduced to a tool or even a butcher's knife to dismember a user's dislike. After "deconstruction" has completed the great turn of thinking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human culture with its extreme rationality, we should step out of the great impulse of deconstruction and go back to the 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登峰;戴着镣铐舞蹈——《许三观卖血记》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邹吉忠;现代制度与自由秩序的形成[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5 薛军;良法何在?——论法治的价值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6 郑崧;教育世俗化与民族国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7 刘铁芳;从独白到对话: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8 刘云杉;;“人类灵魂工程师”考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9 李萍,赵明亮;从现实人格失范维度看信任危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熊云飞;孙守迁;;谈计算机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趋势[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高飞;廉毅;;谈解构主义与工业设计[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熊云飞;孙守迁;;谈计算机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趋势[A];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2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4 伍依兰;解构批评在中国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新坤;论比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李祖德;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启蒙叙事和现代性话语[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9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10 王颖华;回、维吾尔、哈萨克族大学生现代性特性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喜勤;;女性主义在解构主义理论下的建构与焦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解放军艺术学院 张婷婷;历史的巧合与误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龙彼德;文艺理论的与时俱进[N];中国艺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yN星;罗兰·巴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兴文;德里达文学理论批评思想与中国文论话语的转换[D];兰州大学;2007年
3 戴佳锟;“后殖民理性批判”之“药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莉清;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7年
5 刘书梅;从审美反映论看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D];安徽大学;2006年
6 陈天峰;论德里达的解构式阅读策略[D];西北大学;2010年
7 孙芳芳;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8 蔡笑;解构主义思潮对现代艺术形态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1年
9 由安立;德勒兹后结构主义诗学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5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9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