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

发布时间:2018-07-21 18:51
【摘要】:什克洛夫斯基一向是以其形式主义理论享誉天下的。但人们只谈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理论 ,是片面的 ,因为形式主义只是其早期的文艺主张。后期的他已走出了形式主义 ,而走向了对作品内容的关注。这一点是被当代文艺理论界所忽略或误解了
[Abstract]:Shklovsky has always been famous for his formalistic theory. But it is one-sided to talk only about Shklovsky's formalism, because formalism was only his early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oposition. In the later period, he had stepped out of formalism and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of his works. This point has been ignored or misunderstood by contemporary literary and art theorist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郑州450052
【分类号】:I5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宝富;论“陌生化”[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王阳;第三人称叙事的视角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张开焱;叙事语法的历史前提[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2期

4 鲁枢元;自然主义:观念与方法的悖谬[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董卫民;体验与承担——冯至三部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识[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陈登;论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曹山柯,周琳玉;文本的意义踪迹──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文论思想比较研究笔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孙坚;谈《红色的英勇勋章》的自然主义[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姚君喜;文学的意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李健;互联网与文学的拓展[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2 甘玲;中国古代诗学和语言学[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杨琴;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刘景兰;徐志摩诗歌语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陈曦;文学中享虐现象之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古典诗歌艺术研究四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力;对话:胡风小说理论批评的现代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叶玉婷;试论陈白尘喜剧的狂欢化色彩[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先荣;解构视角下的《死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艳菲;伍尔夫小说的个人化叙事与非个人化叙事[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明峰;科学人本主义“课程教学”视角中的文学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曾珍;宣言?抑或忧思![D];四川大学;2007年

8 陈旭;基于对话教育理念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成;论沈从文的乡土文学创作理想和创作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立杰;现象学直观及其对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启示与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梅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次国外有关文学“内部规律”问题的对话[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6年02期

2 宋大图;评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和形式主义文学观[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年04期

3 维克多·日尔蒙斯基,张洪麟;论《形式主义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4 张冰;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马步》阅读拾零[J];俄罗斯文艺;1989年02期

5 李锐;;差异·突出·创新——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简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6 刘志友;艺术:思维形式还是语言形式——论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艺术本质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晓风;;一段历史的复活[J];读书;1991年04期

8 魏家骏;;《高祖还乡》艺术特色别解[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李思孝;俄国形式主义简论[J];求是学刊;1992年03期

10 托尼·贝内特;张来民;;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念;;意象的符号学分析[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乔世华;;失色的语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欢;;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受众心理分析[A];中国历史文学的世纪之旅——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英凯;王婷婷;;移情类移就修辞格的标记性特征及其修辞特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吴元迈;走辩证整合研究之路[N];文艺报;2000年

2 毛卓亮;陌生化与玄学派[N];河北日报;2002年

3 周红才;“陌生化”的写作思维[N];文艺报;2006年

4 张华;社会文化视野下的疾病医疗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高俊芳;广告传播中陌生化与本土化的“中国结”[N];中华新闻报;2006年

6 周启超;略论现代斯拉夫文论研究的基本旨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翠云;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2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3 薛金金;陌生化理论的美学意义[D];山西大学;2005年

4 彭娟;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5 黄旭午;真性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为yN;19世纪前中西游历小说的文体流变[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俐;文学翻译中“陌生感”的诗意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年慧敏;一位独具威尔士特色的英语诗人[D];河南大学;2006年

9 杜杰;俄国形式主义对《三国演义》的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梁莉;论“三言”中的偶然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36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36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