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研究走向“后理论时代”了吗——“理论之后”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发布时间:2018-07-25 10:03
【摘要】:"理论之后"的观念的出场与热议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当代西方学科互涉中所展现出的理论融通困难与阐释裂隙问题,也就是理论的限度问题,在中国则仍然是一个西方理论的本土接受与本土应用问题。面对"后理论""、反理论""、理论的抵抗"乃至弥漫甚久的"理论危机论",仅着眼于某一人的观念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理论之后",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描述作为一种"理论"的"理论之后"观念,需要的是对其所蕴含的理论发展脉象和思想裂变现实做深入研究,特别需要对理论发展范式做深入的考察。
[Abstract]:The appearance and heated discussion of the idea of "after theory" is not the problem of "theory" itself, but the difficulty of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interpretation crack, which is the limit problem of theory, which is shown in the interaction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disciplines. In China, however, it is still a problem of local accep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western theory. In the face of "post theory", "anti-theory", "theoretical resistance" and even the "theory crisis theory" which pervades for a long time,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focus only on one person's idea. As for "after theory", we can't just satisfy the idea of describing "after theory" as a kind of "theory". What we need is to make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pulse and the fission reality of thought contained in it. 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paradigm.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7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00471321) 2010年“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编号:1001059C)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批号:09GJ-03) 广东省2010年度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0WYXM04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孙妮;;V.S.奈保尔《模仿者》的多重主题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杨俊蕾;“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6 傅书红;;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亨利·吉鲁的文化研究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罗钢,裴亚莉;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与批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谢芳;社区商业怎么做——人口流动、生活方式对美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北京的借鉴[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段吉方;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严奉强;;传统文化类图书选题优化的本土观[J];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2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叶慧珏;;新闻点评的异化:大众传媒和专家学者的相互介入及其方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张大为;;“诗意人类学”:中国古典诗学与解构主义的精神会通[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岩;;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策略研究[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贤君;;利用基督征服世界——美国对华宣教运动中的殖民主义思潮及其流变[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马凌;高建惠;;后现代中的学院派知识分子[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3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宁;大众传播对时尚写作和时尚阅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3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炜;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池莉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源;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沈文锋;中国电视的互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游春嫦;中国汉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山小琪;大众文化批判的批判[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华勇;重温《黑暗的心脏》[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马惠琴;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D];西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群;理论的现状与未来[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2 杨丽娟;刘建军;;关于文学生态批评的几个重要问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3 陆涛;陶水平;;理论·反理论·后理论——关于理论的一种批判性考察[J];长江学术;2010年03期

4 张玉勤;;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理论言说[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年01期

5 李静;;历史:在理论和反理论之间——以柯文为中心的对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6 杨豹;;伦理理论与反理论之争——玛莎·努斯鲍姆伦理理论化思想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杨豹;;论德性伦理复兴中的反理论思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殷企平;用理论支撑阅读——也谈利维斯的启示[J];外国文学;1999年05期

9 宋一苇;“后”时代的文学理论何以可能[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朱刚;对“理论”的思考——斯坦利·费希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晓群;理论会朝什么方向发展[N];文艺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吉友;后理论:理论的反思与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43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43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