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

发布时间:2018-08-16 14:47
【摘要】:夏娃和亚当偷吃禁果以及斯芬克斯之谜的破解,是人类继第一次生物性选择之后进行的第二次选择,即伦理选择。伦理选择使人真正脱离了低等生物界,变成了与野兽相区别的、伦理的存在。从伦理意义上而言,人是一种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组成。斯芬克斯因子是文学作品伦理表述的核心内容。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格雷经过伦理选择使自身和画像的身份发生转换,导致自己的悲剧。在《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中,卡尔维诺描写了由善良的子爵和邪恶的子爵分别代表的理性意志和非理性意志的冲突。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自由意志的化身。唐僧通过帽子和咒语对他加以约束,帮助他完成了从兽到人的转变。这些富有隐喻性的文学文本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伦理选择在社会历史和个性发展中的价值,而且还展示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带给我们众多伦理思考和启迪。
[Abstract]:Eve and Adam eat forbidden fruit and solve the mystery of Sphinx, which is the second choice after the first biological choice, that is, ethical choice. Ethical choice really separates man from the lower living world and becomes the ethical existenc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beast. In the ethical sense, man is a kind of existence of Sphinx factor, which consists of human nature factor and beast factor. Sphinx factor is the core of ethical expression in literary works. In the Portrait of Dorian Gray, Gray changes his identity with the portrait through ethical choice, leading to his own tragedy. In a Viscount in two halves, Calvino describes the conflict between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will represented by a good viscount and an evil viscount. In Journey to the West, Sun Wukong is the embodiment of free will. The Tang monk restrained him by hat and incantation, helping him to comple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beast to man. These metaphorical literary texts not only provide us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and changes of Sphinx factor, but also show the value of human ethical choice in social history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but also show rational will. The ethical conflict between free will and irrational will brings us a lot of ethical thinking and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美诗歌诗学协会;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菊杰;;从精神分析角度解析《雷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黄琳;师晓林;;试论恩格斯的发展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张红英;;论习俗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葛明德;劳动在人类起源中发生作用的新证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陈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宋俊岭;城市的定义和本质[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7 董韶华;我国原始人类用火渊源刍议[J];北方文物;1989年01期

8 梁太富;社会本能概念及理论的历史演变[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9 曾永成;;达尔文:爱与美的理论——人本生态美学的科学基点[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张俭;;孝道及其现代价值的再认识[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春花;;论耻感及其道德功能——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3 周金锁;;初论信息与熵的抗争[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蔡辉振;;儒家人性观之析论[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傅千吉;;藏族传统生态文化教育研究[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舒远招;;西方进化伦理学的哲学收获和界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冯昭奎;;“软战时代”的中日关系[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2期(总第99期)——中日战略互信与战略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专稿(一)[C];2010年

9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张恩碧;体验消费论纲[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姚圣;环境会计控制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张旺;蝶翅分级结构功能氧化物的制备与耦合性能探索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实证与探新[D];浙江大学;2009年

6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冉;老年人非婚同居问题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柳;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及其当代人格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琳;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包欣欣;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5 张学军;原始体育文化的发生及其演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珊;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南昌大学;2011年

7 高晶;论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武云侠;歌词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东;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远游[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瑞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玛;;民族审美主体的自由之路——卡夫卡孤独三部曲与扎西达娃虚幻三部曲的比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松松;孙静;;撒旦与孙悟空形象对比意蕴探微[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郝远;;身份的寻求——《德伯家的苔丝》与《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性自由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张光芒;“新启蒙主义”:前提、方法与问题[J];人文杂志;2005年01期

5 孙津;;文艺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含义是什么?[J];文艺争鸣;1988年02期

6 武永娜;;《西游记》和《失乐园》中的自由思想之比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黄力之;主体自由意志与唯物史观及其文学观——文学的主体性问题再探讨[J];求索;1989年06期

8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杨太;略论艺术品的本质构成[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6期

10 成雅彬;;异度空间中的精神坚守——《致大海》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比较阅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江晓原;艺术能否相融于科学[N];解放日报;2008年

2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江晓原;艺术与科学相通吗?[N];科学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灿;生命空间的开拓[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晓丽;庄子与克尔凯郭尔痛感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86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86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d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