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舞舞》的中译本看语境的作用
[Abstract]:Context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linguistic research,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ex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text, i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pecific context.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the target text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if the context is ignored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is over-emphasized. Therefore, the basis of correct translation activ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an accurate grasp of contex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context. Mainly from two direc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context, the definition of context,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research content, etc. In 1923, British social anthropologist Ma Lin Noowski first proposed the term context. Began to study the context. In 1932, China began a systematic study of context from Chen Daobang. The concept of context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verbal environment in which people use natural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Professor Su Zhenyu's book "the course of Pragmatic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con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context, situational context, traditional context of national culture. (2004: 23) the author thinks that context is also a linguistic context;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traditional context of national culture can also be summed up as non-linguistic context. Secondly, the author, the translator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elected work "Dance" are introduced. This novel is the sixth novel published by Japanese writer Haruki Murakami in 1988. I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991 and has six translations in China, but unfortunately the author has only collected four copies. In the main part of this draft,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of the context in the context of the language context and the context of the context in the context of the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ontext of national culture, By se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from several different vers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context plays a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irst context is helpful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 Secondly, context helps to eliminate ambiguity. Third, context can explain inform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无闻;《中国书道辞典》中译本序[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2 许连赞;关键在手对原文的理解[J];外语教学;1988年04期
3 迟轲;美术学科的基本建设──为《美术术语与技法辞典》中译本写序[J];美术之友;1994年03期
4 刘晓红;;从符号学角度看《苔丝》三种中译本[J];文教资料;2006年31期
5 舒坦;;《朗读者》中译本热销[J];文学教育(上);2009年05期
6 张廷琛;马克·吐温几个亲属称谓的译法商榷[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7 孟伟根;毛荣贵;;对《双城记》中译本的若干意见[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91年02期
8 邵紫;;智慧的流走——评《西方的智慧》中译本[J];出版广角;1999年12期
9 陈子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第一部中译本[J];博览群书;1999年10期
10 王瀚东;;细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英文译本比照[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广京;;《沈葆桢评传——中国近代化的尝试》中译本序[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2 葛铁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简评《一千零一夜》中译本[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3 达生;;《明季党社考》中译本[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李宁;;戴着锁链跳舞: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南京浩劫》改写现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陈绛;;评《中国的现代化》的名词翻译——兼及若干译本的译名问题[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6 欧阳谦;;波兰尼的后现代知识观[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毕芙蓉;;论人学中的目的原则[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吴明瑜;罗伟;冯之浚;;在反思中奋进[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10 叶江;;安东尼·D·史密斯及其为《民族主义》中译本所写的前言[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立彦;可怕的误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郑友仁;《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中译本指谬[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科学是什么?我们还没全搞明白[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谢蜀生;如此佳作 如此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青木;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肖鹰;我为何至今买不到《魔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朱起煌;《世界能源展望2004》中译本正式出版[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王沛郁;1932年9月秘密印刷成书一册《资本论》早期中译本[N];山西日报;2005年
9 高峰枫;翻一翻西方学术的家底[N];东方早报;2011年
10 陈会鑫;《开发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能源政策的挑战》中译本举行首发式[N];中国石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钦;经济制度的信仰基础[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静;梦想与现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刘润;日本财政重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陈景彦;19世纪中日知识分子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郭冠清;企业制度演进大纲[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8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9 左振哲;员工本位的绩效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淑敏;组织内人工设计的激励契约不完备性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海英;从《舞舞舞》的中译本看语境的作用[D];重庆大学;2012年
2 张志慧;评析《第二十二条军规》及其中译本[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炫;[D];郑州大学;2010年
4 夏晓荣;从语境空间视角看《德伯家的苔丝》三个中译本的注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5 何芳;从Death of a Salesman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看戏剧翻译的对话性[D];湖南大学;2010年
6 毕颖;从接受理论对比分析《红字》两中译本[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娟;改写理论关照下的《西风颂》三中译本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魏慧梁;从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四层次比较《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中译本[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10 王欣娜;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译本的杂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8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8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