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学的伦理气质
[Abstract]:Literature is born with ethical temperament, and the beauty of literature is always rooted in the deep foundation of ethics. The ethicality of literature can be examined from four aspects: the theme of human studies, the role of conscience, the popular orientation and the way of silenc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I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一;犹太文学的世界化品性[J];当代外国文学;1997年04期
2 马娅;;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伦理道德[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黎跃进;等待:现代文明中的人生处境——简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杨晓林;浅论日本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创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卢永裕;余华文本的表现世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沈健;;现代汉诗解读与格式塔意象再造——兼谈读者拒绝当代诗歌的原因[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7 黄凌;多棱镜下的辛格宗教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8 李俄宪;;中日文学关系与当前文学研究方法——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中西进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9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10 张建佳;蒋家国;;论劳伦斯小说的性伦理[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修树新;;从《紫色》中透视“善”的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林玉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伦理思想及其矛盾困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立群;;从《等待戈多》看塞缪尔·贝克特的伦理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2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3 马弦;和谐与秩序的诗化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茂生;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毕绪龙;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吕海琛;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学良;“世纪之交”叙事文学的“故事新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红霞;汉德森:从困境中的理想主义者到解脱的荒诞英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宁大治;英美科幻小说的伦理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丛立;别一种视野:鲁迅与儿童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迪彦;弥尔顿诗歌伦理学批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刁俊春;托马斯·基尼利《辛德勒的方舟》中三种伦理倾向的并置[D];安徽大学;2006年
6 杜隽;乔治·艾略特和“人本宗教”道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史友玉;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胜兰;论劳伦斯小说《虹》中的伦理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桑晓林;亨利·詹姆斯早期女性主题小说的伦理批评[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郑鹏飞;“无物之阵”:流言与鲁迅精神世界的阴影[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殿仁;文学创作与表现自我[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权海帆;文学创作与社会责任[J];人文杂志;1997年05期
3 曹正文;沉迷于“悲性”的电视文学创作之我见[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葛衍;;论表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张朝昌;郑希;;论“朴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龚春湘;谈写实训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7 魏鹰;黑箱探秘的新收获─—读《文学创作:系统的心灵创造工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赵西尧;文学创作与心理失态[J];许昌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9 赵忠山,赵爱菊;禅与文学创作和审美中的空白意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10 萧甫春;试论文学创作典型的共性和个性[J];大庆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包明德;;关于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A];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姚文放;;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传统[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纷纷回应《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N];光明日报;2006年
2 潘智;按“三个代表”要求繁荣军队文学创作[N];解放军报;2001年
3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格尔;批评为何左右不了文学创作[N];北京日报;2000年
5 古华城;文学创作的新闻效应[N];中国文化报;2002年
6 张平;文学创作的三个关键问题[N];山西日报;2004年
7 古耜;真诚比姿态更重要[N];文学报;2006年
8 王呈伟;少一点低俗 多一些责任[N];人民日报;2006年
9 佘丹清;文学创作中的情感控制问题[N];文艺报;2005年
10 张锐锋;文学和科学需要不断沟通[N];大众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夏秀;原型理论与文学活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王俊虎;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D];兰州大学;2008年
6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吴钧;论中国译介之魂[D];山东大学;2008年
8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9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波;图像化时代与文学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静;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彦;文学创作与童心[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孔莉;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狄昱吟;无声的召唤——文学中的艺术空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严晓英;郭沫若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晓棠;审美经验辨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玉清;从互文性视角看冰心文学创作在翻译作品中的映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赵t焥,
本文编号:2207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0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