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叙事学论纲
[Abstract]:Based on the fact that narration exists in a wide range of fields of human beings, it focuses on the expansion of narratology from early theory to that of western narratology, as well as the turn of philosophy, sociology, history, pedagogy, and law to the study of narration, the fusion of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The scientific narratology has become inevitable. As the science of narrative, scientific narratology is extensive and practical, and its object, task and content are defined by the universality and constructiveness of theory. Scientific narratology,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narrow scope of western narratology from the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e, will become a new international subject.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少明;;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论《啼笑因缘》的多重趣味组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张德让,龙云平;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江守义;;叙事聚焦的演变及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许德;在传统与现代的天平上——试论《啼笑因缘》的叙事特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张秀英;小说《沙家浜》与样板戏《沙家浜》比较谈[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张淑贤;文化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张学昕;“真实”的分析──以“新写实小说”和“先锋小说”为例[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9 章蕾,张学昕;透过生活氤氲的精致叙述──苏童短篇小说解读[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10 袁国兴;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叙事倾向[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6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7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8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9 陈力君;代言与立言:新时期文学启蒙话语的嬗变[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冰;世界文学交响中的本土声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吉旭;辉煌与没落:俗文学长河与“十七年”文学[D];苏州大学;2001年
3 裴国丽;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对语篇构成的影响及翻译[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4 郎晓玲;“黑暗中的笑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彩红;新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D];郑州大学;2001年
6 刘爱琳;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丹;余华小说的修辞策略及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徐先玉;俄汉语述体动词配价对比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冰鸥;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平;当代中国女性写作中的王安忆[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培基;;丰硕的成果 深刻的启示——评《宗廷虎修辞论集》[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刘桂华;;清词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刘艳;;别样的建构 有益的探索——《汉语人名学论纲》评介[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4 胡义成;;弘扬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人的哲学论纲》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应廓清的几个关键问题》读后[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5 赖晓鹏;黄明哲;;和谐文化建设论纲[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6 俞思念;;全球化时代文化问题论纲[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7 钱理群;;我看“新国学”——读王富仁《“新国学”论纲》的片断思考[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8 刘海鸥;;旅游伦理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9 王向清;;《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系统阐述儒家德育学说的开山之作[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徐丽娜;尹岩松;;浅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路[J];各界文论;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曾昭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率论纲[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袁盛勇;;走向历史和文化的深处——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论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杨继文;;环境公害犯罪论纲[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颜朝辉;;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安全(论纲)[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吴道毅;;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论纲[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6 田海平;;和谐伦理作为一种承认理论的四个论纲[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恒;;学校品牌经济学论纲[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曾鹏;;对经济学视角下法律供给特点的再认识——与周林彬教授、钱弘道研究员商榷[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首席经济学家 武建东;中国清洁能源战略论纲[N];科学时报;2010年
2 王寿林 张学军;三次伟大革命的历史昭示(论纲)[N];解放军报;2009年
3 刘绪源;关于纯文学的论纲[N];文艺报;2009年
4 舒晋瑜;《情感教育论纲》将有长久学术生命力和影响力[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陈盈 采写;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服务教育 繁荣学术[N];科学时报;2002年
6 周冰心;读《边缘与暧昧》[N];文艺报;2002年
7 德万;《中国行政道德论纲》简介[N];光明日报;2001年
8 潘履孚;对中国农村保险制度问题的有益探讨[N];金融时报;2001年
9 陈应松;美的冥想者[N];文艺报;2001年
10 庹国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兼金融系副主任,,保险学教授;中国农村保险制度的可贵探索[N];中国保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伟;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原理论纲[D];山东大学;2010年
2 葛天博;司法学初论[D];河北大学;2006年
3 何世剑;中国古典美学“丽”范畴论[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1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4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