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莫言与川端康成——以小说《白狗秋千架》和《雪国》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9-19 10:49
【摘要】: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等才陆续被翻译引进到中国。当时,它们不仅受到了中国一般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而且还在文学创作实践上,给予了中国新时期文学一批中坚作家以不可或缺的启示和影响,莫言便是其中的受惠者之一。本文将以莫言的《白狗秋千架》和川端康成的《雪国》为中心,通过文本分析,具体考察和检证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状况;同时,重新评价和界定前者在莫言整个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Abstract]:It was not until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that Kawabata Yasunari's masterpiece Snow State was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into China. At that time, they were not only loved and respected by the general readers of China, but also in the practice of literary creation, which gave an indispensable inspiration and influence to a group of key writers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ese literature, among which Mo Yan was one of the beneficiarie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Mo Yan's "White Dog swing" and Kawabata Yasunari's "Snow State" through text analysis to examine and verify the influence of the latter on the former. At the same time, Reevaluate and define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position of the former in Mo Yan's whole novel cre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分类号】:I0-03;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志松;川端康成与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兼论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对中国文学的第二次影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田,孟繁香;从阶级的反抗到权利意识的觉醒——赵树理小说主要矛盾类型的警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胡家荣;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王小波《黄金时代》解读[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陈良启;试论余华小说中的“暴力情结”[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郝敬波;新写实话语中的浪漫呢喃——重读池莉的人生三部曲[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5 周晓风;经典的焦虑——当前文艺思潮的审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冯昊;史育婷;;李R既诵∷笛芯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佘丹清;关于残雪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焦垣生,胡友笋;新时期以来红色经典“冷”“热”原因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任一鸣;对世纪末个人化写作的几点思考——兼论林白、陈染与卫慧、棉棉之区别[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汪振军;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价值之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蔡莉莉;新文学传统中的归来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4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6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7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8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郑西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播学发展轨迹[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2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张彩红;新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D];郑州大学;2001年

4 李长银;反叛与重建[D];郑州大学;2001年

5 周罡;论多元选择中的90年代乡土小说[D];郑州大学;2001年

6 卢建荣;论池莉小说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海华;沙叶新新时期剧作简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宜新;“新写实”小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钱颖伟;背负枷锁的艰难前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贾延祥;《洼地上的“战役”》批判现象解读[D];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向前;莫言小说“写意”散论[J];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04期

2 钟本康;现实世界·感情世界·童话世界——评莫言的四部中篇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伟;;论莫言与福克纳的死亡主题小说[J];名作欣赏;2007年10期

2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恶人形象比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创作动因探析[J];理论界;2007年05期

4 温伟;;“恶”的狂欢——莫言与福克纳审恶小说探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许静;;莫言与亨利·菲尔丁在人物塑造上的比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4期

6 温伟;;故乡世界的守望——论莫言与福克纳的家园小说[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温伟;;怨乡·怀乡·超越——论莫言与福克纳的原乡小说[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4期

8 温伟;朱宾忠;;莫言与福克纳文学观之比较[J];江汉论坛;2007年04期

9 靳新来;;生命的张扬与人性的透视——莫言《红高梁》与芥川龙之介《竹林中》比较[J];济宁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高君;;莫言与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晋瑜;莫言:文学走出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孙丽;大江健三郎与莫言、张艺谋的对话[N];检察日报;2002年

3 本报特稿 新华社记者 于新超;莫言提出:关注文学创作的民间资源[N];辽宁日报;2001年

4 ;文学要寻求光明[N];文学报;2002年

5 ;记者手记:吃着年糕说文学[N];检察日报;2002年

6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7 采写 本报记者 黄玮;放大历史和文化的眼光[N];解放日报;2010年

8 立业;文学艺术跟风欲何为?[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日]大江健三郎 王中忱 译;我如何领悟中国的近、现代文学[N];北京日报;2000年

10 张奎志;过度诠释:文学批评中的误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邓莉欣;莫言和米兰·昆德拉作品中生命主题比较[D];辽宁大学;2012年

2 姜伟婧;精神的还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王莹);葛浩文英译《丰乳肥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田笑;论当代艺术中的怪诞[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49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49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