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感知:论维也纳现代派的哲学认知基础
[Abstract]:"philosophy sublimates poetry a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It teaches us to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poetry." Mach's philosophy of perception fundamentally changes the mode of perception of existence and society. Barr'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of Mach's perceptual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makes the aesthetic objects of Vienna modernist literature undergo fundamental changes. When feeling is at the heart of knowing the world and determining oneself, the aesthetic object is as volatile as the feeling. It can be said that Mach's perception philosophy has made Barr's new thinking on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formed by Barr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Vienna modernist aesthetic percep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分类号】:I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瑞祥;;自我—心灵—梦幻——论维也纳现代派的审美现代性[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旭青;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嘉华;20世纪外国文学教学有感[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马德生;浅论感觉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李玉莲;浅论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4 徐润润;论诗人审美感知的特性[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5 吕向文,邹英;谈散文立意的创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列宁论现代派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02期
7 陈建平;谈写作中的感受能力[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杨瑞芳,于晓冰;模糊意象与写作[J];集宁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陈柳;科学与艺术的时代[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长银;面对西方:两种不同的文本选择──试论王文兴与马原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J];中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念祖;;艺术与人的发展[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程巍;“文学之死”[N];北京日报;2001年
2 CUBN记者 侯丹;黄玉拍卖 身价渐现[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3 曹文轩;感动天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南京大学博士生 赵琨;摄影文学的身份所在[N];文艺报;2001年
5 江岳;文学的故乡[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倪嘉源;1978-1980《外国文艺》译介与文学观念的变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陈琛;数字娱乐产业视野中的受众审美接受心理透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亢志勇;文学翻译中译者审美主体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辉;论意象的文学态势[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吕亚萍;论艺术语言的弹性美[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燕;认知诗学意象论初探[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376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7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