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生态批评与文学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建构

发布时间:2019-06-08 18:44
【摘要】: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不少人文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在这方面,文学的生态批评自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以来已经逐步被"本土化",并演化成了一种文学的生态环境批评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在西方文学中古已有之,在中国文学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这些均为本文作者建构一种后现代生态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基本的保证。这里应当注意的是,人们在消解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后有可能滋生出一种新的"生态中心主义"思维模式,这也正是本文作者所要消解的。因此提倡一种亦此亦彼的后现代生态环境伦理学倒可以确保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进而确保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当今中国的实施。
[Abstrac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discuss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humanistic intellectuals and literary critics. In this regard, the ecological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has been gradually "localized"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and has evolved into a research method and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riticis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not only exists in ancient times in western literature, but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trad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which provides a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o construct a post-moder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hic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fter dispelling the traditional humanitarianism, people may breed a new thinking mode of "ecocentric", which is exactly wha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wants to dispel. Therefore, advocating a post-moder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hics can ensur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n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oday's China.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华;福克纳国际研讨会综述[J];美国研究;1998年01期

2 ;福克纳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1期

3 司空草;文学的生态学批评[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4期

4 空草;美学决定着文化的生态[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5 加布理尔·施瓦布,国荣;理论的旅行和全球化的力量[J];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6 江锡铨;澳门乐府──苇鸣《无心眼集》印象[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1期

7 清初;《新文学史》中文版精选本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J];外国文学;2001年04期

8 刘树森;全球化语境中的惠特曼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9 赵冬梅;“全球化与生态批评”专题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2001年06期

10 清初;《新文学史》中文版精选本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澜;;生态主义话语:生态哲学与文学批评[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丽丽;;“长河”的生态美与生态智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牛晓梅;;从“艺术的生态意义”到生态批评的本土之根[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成慧芳;;广场文艺的生态批评[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曾繁仁;;通过中西古今交流对话途径,建设发展新的生态审美观[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皓;全球化语境中的生态批评[N];文艺报;2001年

2 ;朝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生态美学相结合的目标[N];文艺报;2002年

3 张虎升 朱建东;生态文艺学批评在当前的发展态势[N];文艺报;2002年

4 李建军;生态写作的收获[N];文艺报;2002年

5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迈入新世纪的比较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岩泉;天籁与人籁的共鸣[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8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9 依可;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N];文艺报;2003年

10 张冰;《欧美生态文学》[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王静;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9 谭晶华;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作家文学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2 侯玉芹;大地的呼唤——19、20世纪英美文学中的“人与自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玲玲;解读海明威的非洲题材作品[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童慧雁;对亨利·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解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单建国;人·自然·生态[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翟乃海;崇敬自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陈妙玲;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生态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佘爱春;生态视野中的沈从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群芳;绿色荒野的生命体悟[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95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95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4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