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散文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锡九;;论苏舜钦的七古[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李佩伦;;高风亮节 诗文瑰伟——试论北宋诗人苏舜钦及其诗[J];固原师专学报;1981年02期
3 吴伯雄;;也谈苏舜钦的生卒年[J];文学遗产;2007年03期
4 张廷杰 ,张国f ;《瓦亭联句》考辨——兼论苏舜钦的边塞诗[J];固原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5 谢天开;;千秋沧浪亭[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15期
6 陈增弼;;沧浪亭“苏舜钦祠”考略[J];中国园林;1992年04期
7 熊克岐;蒙城清燕堂和苏舜钦[J];中州今古;2000年06期
8 墨铸;;纵横诗笔见高情——略论苏舜钦及其爱国诗篇[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9 孙存准;;宋代如何反公款吃喝[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4期
10 孙存准;;宋代如何反公款吃喝[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任小玫;;宣立敦[美]笔下的徐霞客[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2 梁向阳;;泛文学化时代散文研究的几个问题[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庆存;;稼轩散文艺术论[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4 张树国;;论《左传》的性质及其对古代散文研究理论建构的意义[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张培锋;;体大思深,取精用弘——读孙昌武先生《禅思与诗情》(增订本)[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6 段建强;;意象重构:造园重建历史中的文化沉思——以沧浪亭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群英;世界上古散文研究的第一块基石[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见习记者 杨雪;中国散文研究在回归本土化[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周啸虎;从苏舜钦案看宋代档案制度[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韩小蕙;我国散文研究取得大面积丰收[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韩小蕙;尽快打破散文研究的“行当”界限[N];光明日报;2004年
6 记者杨阳;散文研究应跳出纯文学与杂文学界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陈剑晖 司马晓雯;新时期散文研究三十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王光明;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薛升 李继凯;中国当代散文的历史观照[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李竹深;缩与R黐N];闽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渠晓云;魏晋散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徐慧琴;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徐建平;黄庭坚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宋冰;北朝散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永波;晚唐皮陆诗人群体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赵永平;陆游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波;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辛晓玲;20世纪中国散文意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百灵;桑·舍力布散文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李洪良;《檀弓》散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包树香;“17年”蒙古语散文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杨松冀;苏舜钦诗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刘士义;张之洞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丽雅;姚宗伟散文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孙淑;苏舜钦诗歌探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玉凤;1948-1949迁台作家饮食散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金英;论苏舜钦的后期诗歌创作[D];宁夏大学;2004年
10 杨许波;苏舜钦诗歌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5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9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