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6:43
【摘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为二十世纪极富创作个性与独特魅力的女作家,她在中国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她独特的写作之境在中国当代文坛激起了动人的回响,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最具代表性。本文站在比较文学的角度,着眼于杜拉斯的写作特点,结合中国当代女性作家自身的创作,探讨她们在当下的文化语境是如何接受杜拉斯这一“异域之音”的。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首先是以陈染、林白为例,论述中国“女性主义"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特征。她们的接受主要侧重于:在写作方式上,采用了“私语化”的自传体书写,从童年经验出发,发出个体生命的呢喃,在零乱、琐碎的叙述中,通过女性的自反性观照和人物间的彼此认同完成了自我镜像的建构;在文本结构上,采用双层复调结构的叙述,使文本成为一首丰富的赋格曲,互文性的书写更是增添了文本结构的张力;在创作姿态上,她们都选择了边缘化的写作姿态,在作品中探讨游离于道德之外的主题。 其次是以棉棉、卫慧、安妮宝贝及张悦然为例,论述当今“时尚小资”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特征。她们的接受主要侧重于:在写作主题上,张扬“身体写作”的欲望化叙事,通过书写“情欲”和“物欲”,表达女性本真的欲望,放大了女性被物质击倒的“身体”;在语言风格上,以洗练来强化语言的表现力,以含混来象征叙事主观的不确定,以奇特来丰富语言的修辞艺术;在表现手法上,她们以场景、对白、蒙太奇等电影化的展示手法来向杜拉斯笔下的“光影声色”靠拢。 最后是着眼于上述两种文学接受视野下的差异与交融,反思“杜拉斯热”的失当之处。其一是分析“私语化”到“身体写作”的转变,精神的高蹈演化为身体的堕落、欲望的含蓄沦为性的赤裸、文学的诗意变成商品的噱头;其二是纠正接受过程中对《情人》的偏爱,探寻《情人》单一文本效应的源起,展现杜拉斯创作的丰富性。 全文在具体文本研究和相关理论的支持下,分三章横向地研究杜拉斯在国内的女性作家群体中被接受的过程,探讨其意义与偏颇。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燕翎;鲁希;;青春 成长 人生——杜拉斯《情人》中的意象分析[J];大观(论坛);2018年03期

2 梁玉娴;;杜拉斯与她的《情人》[J];大舞台;2011年12期

3 张卫中;女权主义·另类生活·青春赞歌——杜拉斯《情人》主题内涵阐释[J];名作欣赏;2004年08期

4 汪泽;;论杜拉斯《情人》的语言特色、情爱和性主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5 南小妍;;论杜拉斯《情人》中情人关系产生的必然性[J];文化学刊;2018年01期

6 崔凤玲;;浅析杜拉斯《情人》里的浓厚的自传色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7 袁媛;;从《情人》管窥杜拉斯对纪尘小说创作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7年14期

8 张雪;;杜拉斯《情人》中“中国情人”形象的文化解读[J];戏剧之家;2017年19期

9 赵继红;;说不尽的《情人》,说不尽的杜拉斯[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冀可平;悠悠此情何时了──读杜拉斯的《情人》[J];法国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炯;;哲学与中国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2 龙慧萍;冯雷;;回望当代文学风雨历程 推进文学的现代化民族化——“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3 梁丽芳;;从英译看六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在北美的接受情况[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4 赵晋华;;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5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6 何言宏;;中国当代文学的自主性难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1)[C];2010年

7 张健;;耳边响起驼铃声——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走出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8 江冰;刘茉琳;;当代文学教学有困境 文学批评要回到现场——广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2011年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4)[C];2011年

9 张志忠;;审美如何优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60年》教材撰写的一点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10 孟繁华;;文学史的重构与互补——评张志忠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60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杨;笔触如诉 才情越时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刘志英;如何重新包装名作者系列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周春;伤怀的情绪[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4 复旦大学法语系教授 徐和瑾;杜拉斯在中国的接受[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马振骋;杜拉斯,,是谁让你叫人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艾尔维·勒马松 黄荭 唐洋洋 张亦舒 译;真正的故事,是我[N];文艺报;2018年

7 记者 马进;话剧《情人》向戏剧大师致敬[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洪峰;中国大陆版的《情人》[N];华夏时报;2002年

9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倩;杜拉斯诞辰百年引发国内研究与出版热潮[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10 叶莎;你喜欢杜拉斯吗?[N];文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曾利君;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研究(1949-1976年)[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林;中国当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4 胡克俭;中国当代文学的英雄主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曾毅;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工”叙事[D];吉林大学;2012年

6 孟岗;消费时代的身体乌托邦[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璐;困境中的反叛与突围[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瑞兰;《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秦越;杜拉斯式的新小说:《情人》文体分析[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房芳;杜拉斯与陈染叙事言语之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高振明;从《情人》的文体特征看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精神世界[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5 李颖晖;双向的误读:杜拉斯与中法文学[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迅唯;王道乾译作《情人》在中国的接受[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杜兴秀;L' Analyse Des Idées Existentialistes Dans Un Barrage Contre Le Pacifique[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彭海燕;拉康欲望理论视域中的《情人》解读[D];南昌大学;2010年

9 魏慰;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南昌大学;2009年

10 赵红燕;杜拉斯作品的情爱叙述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6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16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