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故事传承与嬗变
发布时间:2020-05-07 11:31
【摘要】: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实,首见于班固的《汉书》。由于史书记事多简约而乏全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传说中开始衍生出各种各样、异彩纷呈的昭君故事,从此王昭君事迹由史实步入了文学殿堂。其中,葛洪《西京杂记》所载“昭君与画工”的故事,富于传奇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既符合普通民众的欣赏趣味,又强烈契合了文人心态,因此获得了永恒的魅力而得以广泛传播,成为王昭君故事发展演变的核心和辐射源,后世的昭君故事多从中取材或生发繁变。 唐宋是昭君故事的繁衍和大发展时期,许多物象得以形成、凝结和升华;唐代《王昭君变文》在昭君故事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昭君故事演变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昭君故事的初步定型。此后的昭君故事大多沿着《汉宫秋》所铺叙的路数,在缓慢地渐变。明代传奇《和戎记》、清代小说《双凤奇缘》,又在承传中孳生许多新变。昭君故事的演进实由《汉书》、《西京杂记》、《王昭君变文》、《汉宫秋》、《和戎记》、《双凤奇缘》所构成,,它们递相传承,迭加衍变,共同推进昭君故事雪球般向前滚动。 在梳理、解读有关王昭君的诗文、词曲、变文、小说、戏曲等文献材料的同时,主要针对昭君故事进行全面分析整合,以时代的先后次序为经,以同时代的作家作品为纬,构架王昭君故事整体发展演变流程。并将昭君故事划分为文人创作与民间传说这两大系统,进行立体交叉研究,突破了前人单一的平面研究格局;采用以诗证史、文史互证的实证方法,考订作品的时代及故事成因。在比较研究中循其流而溯其源,以揭示时代思潮与作家作品、世俗民风与文人心态、传播与接受对昭君故事发展演变的影响;探索昭君故事的各种制衡关系和递嬗演变规律,以便为同类主题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52906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辉;;《王昭君变文》创作时间考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2 刘富琳;;中国戏曲《和番》在琉球的传播[J];中国音乐;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向回;乐府诗本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甄静;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琳;城市中的民间庙会——青岛海云庵糖球会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阳;昭君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莉;论尤侗及其戏曲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斌;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D];安徽大学;2007年
5 伏凌涛;论王昭君由人到神的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陈思路;“昭君出塞”在元明清时期的文学讲述[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贺芬;略论历代戏剧中的王昭君形象[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马文莹;昭君戏考——论元代以来昭君戏中昭君形象的演变[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9 赵丽梅;昭君诗文与昭君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2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5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