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

发布时间:2020-07-22 06:01
【摘要】: 本论文旨在运用“母性”观点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核心思想 和写作趋势进行系统研究,母性概念的话语领域不但丰富多彩,而且 具有双重意识概念和象征意义,多元解释共存。尤其是相反的两种概 念的并存的状况,使得对这一概念的把握更难以确定。男权社会的母 性主义造就的关于母性的形象群和女性主义领域里重新研究的关于 母性的新解释群的对比,两者往往存在比较极端的分歧。在人类的普 遍意识形态中,母性也许是最普遍、最熟悉的内容,同时又是最生疏、 最陌生的。重新反思普遍意识形态对母性理所当然的价值判断,而后 做出新的价值判断体系,这正是本论文的最难之处。 应该注意的是,母性同时涵盖着女儿和母亲两种身份,确实比女 性单一的观点提供着更多方面的话题。但是,现存的女性文学研宄几 乎都是对从女儿视角写作的文本进行研究,于是文本主要代辩着女儿 的女性立场,母性往往作为间接的叙述对象出现(这一现象与女性主 义的发展方向是相呼应的)。母性主义就是父权制具体压抑女/母性 的社会机制,但是女性文学中对母性主义和母性的探讨似乎是一片空 白。因此,本论文以母性为焦点话题、中心视角、核心思想和主体对 象,重新探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 论文主要探讨中国现当代女作家在母性书写中显现出来的母性 形象的意义。首先是作为女性的女作家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思想困惑及 其原因:她们如何面对现实,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她们的反逆性 带有什么样的意义等。其次是作为女/母性的女作家对母性进行书写 的两种方式:对母性实体的解剖和反叛母性形象的创作。通过母性实 体的解剖考察该时期母性的文化思想意蕴,通过反叛母性的书写考察 反叛书写中母性话题的内在意义。最后一部分是经过十七年新中国文 学这一阶段,女性文学具体进入新时期女性文学以后,母性写作开展 的面目,即,探索方向的变化、内容的深化以及与女性、父性、男性 的关系改进的轨迹,用一种母性的崭新研究视角重新看待中国现当代 女性文学的价值和意蕴。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I206.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孟岗,张一冰;论陈染小说的“成长”主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余竹平;20世纪8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书写[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陈冬云;;“埃勒克特拉”之殇——试比较张洁与陈染小说中的“恋父情结”[J];科技信息;2011年3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小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华昊;社会转型时期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嬗变[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乔;新时期小说“地母”原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旖旎;论张承志与铁凝的母性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洁;张洁和朴婉绪20世纪80年代女性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D];山东大学;2011年

4 朱顺;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邱单丹;二十世纪女性作家笔下的母女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许燕妮;在“恶”中重生[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宁;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世界[D];华侨大学;2008年

8 杜睿;高调绝唱——论五四新女性派作家的女性写作[D];西北大学;2009年

9 朱殊;九十年代以来母女关系的女性书写[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晓琛;五四时期小说中的母亲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5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5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