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先秦经传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0:26
【摘要】:先秦文献中存在着许多经传体例的著述现象,经传体对后世文体影响深远。本文将经传体这一文体现象作为考察对象,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和解释学的方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传体文献来考察其在先秦的发展状况,并探讨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制度。 论文内容共由三节构成,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 中国上古时期,巫史系统握有话语权力,垄断了文献的阐释。《周易》作为上古的筮占记录,凝结了巫史系统对天命人事的思考。《周易》中存在着多重的阐释关系,充分体现了巫史的宗教性阐释的特点。 《春秋》记事简约,不载录事件的因果本末以及是非判断,这与史官的载录和书写制度有关。史官的天命背景和“祝史荐信”的文化制度要求史官本着实录的精神,忠信于鬼神。由于史官载录的内容是呈之于鬼神的,史官只需呈现事实本身即可。《春秋》即是呈之于神的神圣文献,不是供社会普遍阅读的。春秋时期神人关系发生变化,人的主导作用凸显出来,历史意识也萌生了,要求掌握文献的史官从历史的角度对《春秋》进行阐释,发掘其中的“先王之法治”。《左传》以史传经,以事件为单位,交代事情的因果本末等,客观地呈现历史真相。《左传》还对“春秋笔法”进行解说,在对历史事实的叙述中寄寓了史官的褒贬态度。《左传》解《春秋》,将呈之于神的神圣文献还原为世俗的规范,显示了史官的现实话语权力。 经传体经过巫史系统和职业化的史官群体的运用而日益成熟,到百家争鸣的诸子时代,经传体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成为文章著述常用的写作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是《墨子》、《管子》和《韩非子》中具有经传特点的篇章。诸子作品中的经传体与当时师徒传授的教学传承活动密切相关,同时论辩之风也影响着经传体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过常宝;“春秋笔法”与古代史官的话语权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韩建立;《韩非子》在古代文体流变史上的贡献[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李炳海;《老子》一书的经、传结构及编次[J];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01期

4 程水金;早期史官散文产生的文化背景述略[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02期

5 马世年;《韩非子·储说》的题意、分篇与性质[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6 谭家健;;《管子》的文学价值[J];管子学刊;1988年03期

7 池万兴;;论《管子》的经解体及其特征[J];管子学刊;2005年04期

8 陈升;试论现存《内业》为“经”、“解”合一文体[J];管子学刊;1997年02期

9 宁镇疆;《老子》“同文复出”现象的初步研究[J];齐鲁学刊;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2804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04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