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京派文学中的生死观

发布时间:2020-08-26 00:56
【摘要】: 论文重点梳理了京派文学中各个时期的生死观,剖析各时期京派作家“和而不同”的生命哲学与死亡意识,解读这种生死观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并阐述生死观在京派文学中的文化意义和美学意蕴。因此,本文分成上下两部:即“生死轮回”:早期京派文学中的佛禅化生死观;“以死观生”:后期京派文学中的理想化生死观。 早期京派作家在佛禅化生死观的影响下,在矛盾中思考生与死、真与梦、斗与隐的对立与统一,既敬畏终生,又冷眼观世,因中年心态而体会到人生如梦,以“生死轮回”冲淡死亡的恐怖。周作人、废名等人在动荡的年代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于悲苦的现实里体味生活的乐趣,“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苦中作乐”的生死美学。作品结构自由松散、漂浮流转,语言则趋于简洁朴纳,充满禅机。 后期京派作家正是集中了儒家生死观的积极与道家的逍遥,融合了基督教的牺牲精神和民俗文化中的强健成分,并对诸因素进行了现代化的综合改造,追求一种物我两忘、主客一体、个群结合的生命境界,从而建立起理想化的生命哲学和死亡意识。沈从文、朱光潜等人在紧张中寻圆融,在悲剧中求悠远,在冲突中达和谐。生的执著与死的必然,生的顽强与死的突发,理想生命的探求与世俗人生的滋长,种种矛盾冲突打破了平和静穆之美。和谐、悠远的田园牧歌掩盖不了现实生活的苦难,因而形成了“悲欢混合”、悠远悲怆的美学意蕴。 总之,如果说“矛盾”“冲突”是早期京派文学中的关键词,那么,“寻求平衡”、“探索理想”成了后期京派文人的主题曲。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安平;贺小蓉;;萧乾小说的死亡意识初探[J];湘南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刘明坤;;从沈从文西南联大时期作品看京派作家的文化心理转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志娟;论废名小说的死亡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安平;论萧乾的死亡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秦雯;从自杀行为比较中日生死观[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4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04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3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