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德发;;漫谈人本型现代文学史的书写问题[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2 陈晓萍;;1979~1985:胡适归来[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5期
3 王瑜;;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问题[J];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张福贵;;从“现代文学”到“民国文学”——再谈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问题[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5 朱德发;;创新性与本体性——论严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两大特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9期
6 严家炎;;让文学史真正成为文学自身的历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9期
7 王瑜;;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误区”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7期
8 李怡;;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9 任重;陈仪;;评《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兼与耿云志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10 王本朝;;反思之于文学研究的意义(主持人语)[J];红岩;2011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现代文学史》:从“高教版”到“北大版”的得失[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2 杨洪承;;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4 汤淑敏;;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5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6 郭占愚;;《讲话》和中国现代文学[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7 杨剑龙;;国家、群体与个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汤淑敏;;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泉;;台湾文学研究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影响[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10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弓;如何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记者 丁杨;江勇振:我有“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的野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博士 汪纪明;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N];科技日报;2011年
4 王建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的观点流变[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郎学初;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N];光明日报;2004年
6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回望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60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程凯;中国现代文学史:已有的反思与可能的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周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张霖;“且把金针度与人”[N];协商新报;2007年
10 凌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上限始于20世纪初[N];文汇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超;为大中华,造新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德明;现代与反现代张力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亚民;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吴麟;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黄林非;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涛;晚清至五四破除家庭的三个面相[D];复旦大学;2010年
8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9 胡希东;1950-1980新文学史著作文学史观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练暑生;如何讲述“文学”的故事:民族的和现代的[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广江;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几类鬼魂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莉丽;感性欲望的都市表达[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龙峰;湘籍革命作家群与中国现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若凌;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超;异域表达与胡适的民族文化观[D];安徽大学;2010年
6 秦赳;胡适传记作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林贤;二元对立中的调和[D];宁波大学;2011年
8 刘永强;颠覆与重构:论胡适的新文学史观[D];青岛大学;2010年
9 高善琴;但丁《论俗语》与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艺红;意识形态下的话语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4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0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