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00:00
【摘要】: 中国翻译文学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佛典翻译。中国翻译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本土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着频繁而复杂的互动交流,在对本土文学形成重大影响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近年来更是兴起了对于翻译文学的本体价值的认知和讨论,翻译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现象,它的生成机制、存在形态、阅读与传播方式、与原语文学和文化的互动关系、与译入语文学和文化的互动关系等相关课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界对于以上问题虽然已有不少讨论和研究,并产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但总体而言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就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而言,学界现有的讨论大多集中在中国翻译文学对本土文学的影响方面,即使有互动关系方面的探讨,也是或仅就文学事实谈互动,或截取某一历史时段谈互动,难免零星散落,未成系统。本论文旨在对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互动关系做一个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和总结。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首先表现为中国翻译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因为文学是文化这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翻译文学在经由文学翻译活动进入中国后,会面临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和文学接受语境的选择,契合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审美取向的翻译文学将被接受甚至经典化,进入文学系统的中心,与中国本土文学产生互动交流,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甚至会打破中国本土文学的即成规范,成为中国本土文学创作的模版,与中国本土文学分占半壁江山。相反,违背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审美取向的翻译文学,将流入文学系统的边缘位置。 中国翻译文学的生成离不开文学翻译活动,而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实践之间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互动关系。作为翻译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译入语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译者个人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立场、文化态度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表现为文学翻译策略选择上的不同。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在不同社会阶段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中国本土文化和文学进行着复杂而有趣的互动交流。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还表现为文学层面上的互动。中国翻译文学进入中国文化语境后,对中国本土文学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自佛典翻译起,中国翻译文学就开始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观念、文学主题、文学风格、文学类型等产生影响,进而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影响。可以说,中国本土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之间的互动也是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互动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非常著名的翻译家兼文学家,例如林纾、鲁迅等,他们在大量进行文学翻译实践的同时,借鉴国外文学在主题、思想、风格等方面的优势,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为促进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作为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它们的主客体地位时刻处于互动和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本土文学急需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学思想、文学理念和文学创作方法来丰富和充实本国的文学创作,因此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体系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为中国本土文学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养分;现代中国的本土文学在翻译文学的影响下,在文学语言、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手法等方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这一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翻译文学持续占据着文学多元系统的主体地位,与本土文学一道经历着发展和成熟。新时期以来,中国本土文学创作显现出较为成熟的走向,重在民族本土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翻译文学逐渐丧失了作为典范文学的主体地位,走向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而中国本土文学则逐渐走向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占据文学多元系统的主体地位。 本论文将从上述中国翻译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中国本土文学接受语境对翻译文学的选择与接受,中国著名翻译家兼文学家的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创作活动之间的互动等方面对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7
【图文】:

意识形态,译法,“异化”,译入语


在此基础上建构译入语国家新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学规范和文化传统。但译者对“归化”和“异化”译法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在更多情况下是“和“异化”译法二者并用,只不过以其中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不论译择哪种译法,它对于译入语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作用却是绝对需要补充的是,在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中,文学翻译作为文学的生成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上述意识形态因素之外,文学地位、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也会对文学翻译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这国近代的文学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章仅就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一研究。鉴于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之间互动关系的复杂性,本章以下各节将重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学翻译对中会意识形态的建构。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农;;林纾的翻译之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6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06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b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