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张爱玲接受史论

发布时间:2020-10-21 11:25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阅读张爱玲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接受史上一个奇异的文学现象。张爱玲以她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对特定时代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而走进了广大读者的接受视域。阅读张爱玲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多层面的研究视角和审美想象空间,而且为一般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感官享受。张爱玲在高雅与通俗之间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张爱玲的接受历史时间长,跨度大。从历时接受说,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的当今,从共时接受说,从大陆、港台到海外。从接受群体来说,从专业的学术研究者到一般的读者。从接受形式来说,从纸质阅读到影视观赏,再到网络媒体和电子接受,这些极大的丰富了张爱玲的接受空间和接受群体。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读者群体、不同的接受方式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张爱玲接受史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接受景观。同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随着“张派”、“张学”、“张迷”的崛起,对张爱玲接受史的研究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作家作品研究提供新的借鉴和启示。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引言
一 大陆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一) 40年代—锋芒毕露
    (二) 50到70年代—销声匿迹
    (三) 80年代—浮出地表
    (四) 90年代—愈加升温
    (五) 近年张爱玲风靡大陆的原委
二 台港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一) 接受史描述
    (二) 张爱玲风靡港台的原因探寻
    (三) 港台大陆接受比较
三 海外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一) 张爱玲接受在美国
    (二) 张爱玲接受在日本
四 影视网络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一) 影视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二) 网络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三) 电子接受方式对传统接受方式的拓展与挑战
五 张爱玲接受史探微
    (一) 文学接受对象的类型考察
    (二) 读者接受动机及心理剖析
六 张爱玲接受史的当代启示和接受展望
    (一) “张学”
    (二) “张派”
    (三) “张迷
结束语
英文摘要
注释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丹珊;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孜娴;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玲;消费文化语境中张爱玲及其作品传播现象的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纪颜颜;英伦百合与中国水仙的契合[D];西南大学;2010年

5 郑晓爽;悠悠万事,惟心为大[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0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50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