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王礼卿《文心雕龙通解》之创作论辨要

发布时间:2020-10-21 14:09
   王礼卿先生遍考典籍,悉心探究《文心雕龙》的精要所在,历经数载之功,几经删改方成《文心雕龙通解》一书,已然成为台湾研究龙学的大家。值此王礼卿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文拟从创作论角度立论,运用振叶寻根、弥纶群言的研究方法,对《文心雕龙》中争议较大且王先生关注较多的《神思》、《通变》两篇进行观点溯源、群说辨疑和论说辨要,进而全面展现先生在两篇中的独到龙学见解。 全文分三部分:引论、本论、余论。 引论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 本论从神思、通变两个方面,揭示《文心雕龙通解》中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观点。 神思篇之观点辨要。论振叶寻根为“神思”说从源头上找到理论依据,然后综合诸家之说将“神思”说归三大主流说法:艺术想象说、艺术构思说、思维过程说。进而通过对王礼卿先生的“神思”说的辨要,突出先生关于“神思”的全新见地——神思,即: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开展其思维,驰骋其精神。 通变篇之观点辨要。本篇从探究“通变”的源流入手综合诸家关于“通变”五大主流说法:重在复古说、革新说、复古与革新并重说、继承与革新说以及常变观点。王礼卿先生则给予“通变”以一个更为中肯的定义,从而揭示通变的要旨所在——“变”,认为:变者,谓总古文之神气规律,而离方遯圆,奇不失正,新仍涵古。 余论介绍王礼卿先生其人及《文心雕龙通解》的学术价值。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本论
一、《神思》篇之观点辨要
    (一) “神思”溯源
    (二) 龙学界“神思”之群说辨疑
    (三) 王礼卿“神思”之说辨要
二、《通变》篇之观点辨要
    (一) “通变”溯源
    (二) “通变”主旨之群说辨疑
    (三) 王礼卿“通变”观点之辨要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冯莉;;汉晋诸子“论”体考述——以《文心雕龙·论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振龙;;建安文人用典的创新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程国赋;廖华;;唐五代小说的命名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束莉;;汉晋文化思潮演进中的谯郡夏侯氏家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路;潘岳辞赋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丹;《东方朔集》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0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50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