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辨要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选题说明
引论
本论
一、神性论
(一) 静心养气以利文思
(二) 秉才博学以厚文意
1. 体、性释意及其关系
2. 才、气、学、习
3. 总其归涂,数穷八体
二、文质论
(一) 《文心雕龙》中文质的地位
(二) 《文心雕龙》中文质内涵
(三) 质与文的关系
三、通变论
(一) 通变观释义
(二) 通变的内容:文辞气力
(三) 通变的方法:参伍因革,通变之数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 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继华;“会通”与“适变”——《文心雕龙》的艺术历史哲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曾丽君;从诗学复古看诗之悲剧[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王顺贵;20世纪《毛诗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东疆学刊;2003年03期
4 林英德;钱钟书论神韵[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杨红旗;意境论与文化化合——兼论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潘新和;还《文心雕龙》“写作学”专著之真面目──走出龙学研究的“文学理论”误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陈良运;书法艺术对中国美学的特殊贡献[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8 石群山;浅谈宋代诗人、词人的创作补偿心理[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陶水平;《文心雕龙·隐秀篇》主旨新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徐正英;从《原道》篇看刘勰的文学起源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4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7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10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亚宾;耶律楚材诗歌特质论[D];河北大学;2001年
2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丽芬;潘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5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6 陈庆明;论汉代文学自觉因素的积淀及其价值[D];新疆大学;2002年
7 陆银湘;《诗经》“颂”诗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8 谢翊;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苏轼写作主体论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康卫国;扬雄的文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严波;大众文化:重建中国文艺学的新思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50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5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