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之际艺术活动三论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关于"艺术"的定义问题
二 论汉魏"之际"与人的自觉
三 汉魏之际艺术活动问题研究现状
第一章 政治变迁与文人创作群体的形成
第一节 鸿都门学与艺术之争
第二节 邺下之游与文艺之兴
第三节 文人创作群体的形成与艺术自觉
第二章 道家思想与汉魏之际的艺术观念
第一节 道家思想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道家思想与艺术理论
第三节 道家思想与艺术创作
第三章 社会风俗与汉魏之际艺术的精神内核
第一节 任情放旷与个性自由
第二节 人物品藻与尚美风潮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展云;;名士与英雄抗争的悲剧——孔融《临终诗》解读[J];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04期
2 仲呈祥;;中国当前艺术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3 胡藤;;“尊刘抑曹”视角下的“诸葛亮神话”[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4 杜佳;;反躬自省是继续前行的动力——全国曲艺界坚持“三贴近”促进曲艺事业健康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J];曲艺;2011年09期
5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J];中小学管理;1997年04期
6 吴毅;刘立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观念与文学发展形态[J];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7 宋展云;;王弼注经文风略论[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熊良智;;“窃攀屈宋”与杜甫的创作人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杨晋亚;;曹丕诗歌中的生命意识[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10 木斋;;采遗芙蓉:曹植诗文中的爱情意象——兼论建安十六年对曹植的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华;汉魏之际艺术精神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朝富;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D];扬州大学;2005年
3 尚建飞;自然之性与善的理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闫晓宇;六极学说源流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5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晨;汉魏之际艺术活动三论[D];安徽大学;2010年
2 尚晓梅;汉魏之际的英雄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芬;汉魏之际法家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帆;汉魏之际的凉州兵团[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苗焕贤;论汉魏之际的伤别诗赋[D];华侨大学;2008年
6 张继刚;汉魏之际士人精神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晶;汉代肉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良娟;《中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巧;自由还是毁灭[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静;魏晋玄学与神仙道教[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0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5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