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钱锺书现象”

发布时间:2020-11-03 00:46
   钱锺书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重要名人,“钱锺书现象”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以小说《围城》为代表的钱锺书的文学创作,通过对知识分子人性的深刻挖掘和人类生存困境的揭示,达到了某种哲学的高度。再加之高超的幽默讽刺技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话语空间,应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钱锺书以《管锥编》为代表的学术研究,企图打通中西古今文论的界限,作真正宏观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但学术界在评价其学术研究价值及钱锺书本人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时,出现了不应有的拔高现象。换句话说,钱锺书的学术地位并没有人们评价的那么高。这种实际价值和接受者评价之间的反差或错位构成“钱锺书现象”。 围绕这一现象,本文对20世纪80、90年代的“钱锺书接受史”加以回顾。通过对钱氏作品及其评论文章、受众反应及相关事件所构成的钱氏话语空间,特别是新时期学术界“编织”的“钱锺书神话”的考察,运用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文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全面分析了“钱锺书”的接受语境,揭示了“钱锺书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该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钱锺书现象”回顾
    第一节 新时期以前的钱锺书接受
    第二节 钱锺书走进神话
第二章 “钱锺书现象”剖析
    第一节 “大师”质疑
    第二节 时代心灵的回响--“《围城》热”分析
    第三节 时代精神的呼唤--学术崇拜分析
    第四节 理想人格的审美追求--人格崇拜分析
第三章 “钱锺书现象”思考
    第一节 “钱锺书现象”与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定位
    第二节 学术评价呼唤理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祥征;钱锺书先生的《诗经》艺术研究述评[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2 黄波;;钱锺书必须瞧得起谁[J];同舟共进;2003年10期

3 文楚;;恩师钱锺书的“痴气”与勇气[J];世纪;2009年06期

4 敏泽;钱锺书先生谈“意象”[J];文学遗产;2000年02期

5 宋静茹;他们都老了吗 他们在哪里啊[J];布老虎青春文学;2004年01期

6 王培军;;钱锺书《也是集》的书名及其他[J];博览群书;2008年12期

7 陆文虎;;孤独的境界——解读钱锺书的为人为学境界[J];艺术广角;2011年03期

8 吴学昭;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J];教书育人;2004年07期

9 留白;;读钱札记二则[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8期

10 吴永平;;绿原《几次和钱锺书先生萍水相逢》失记考[J];博览群书;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立平;南宋中兴诗坛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姜晓云;钱基博和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琴;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周羽;清末民初汉译小说名著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上海大学;2010年

9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南志刚;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光明;论“钱锺书现象”[D];华侨大学;2003年

2 李昂;钱锺书与基督教文化[D];苏州大学;2011年

3 杨春艳;叔本华思想对钱锺书小说创作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9年

4 邓燕芳;钱锺书《管锥编·周易正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郭勇;钱锺书与新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小玲;《管锥编》辞赋研究概论[D];湖南大学;2008年

7 苗燕;世界的,民族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慧;营造巴别塔的智者钱锺书[D];中南大学;2008年

9 聂友军;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朱晓黎;T.S.艾略特《荒原》汉译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7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67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0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