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锺书现象”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钱锺书现象”回顾
第一节 新时期以前的钱锺书接受
第二节 钱锺书走进神话
第二章 “钱锺书现象”剖析
第一节 “大师”质疑
第二节 时代心灵的回响--“《围城》热”分析
第三节 时代精神的呼唤--学术崇拜分析
第四节 理想人格的审美追求--人格崇拜分析
第三章 “钱锺书现象”思考
第一节 “钱锺书现象”与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定位
第二节 学术评价呼唤理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祥征;钱锺书先生的《诗经》艺术研究述评[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2 黄波;;钱锺书必须瞧得起谁[J];同舟共进;2003年10期
3 文楚;;恩师钱锺书的“痴气”与勇气[J];世纪;2009年06期
4 敏泽;钱锺书先生谈“意象”[J];文学遗产;2000年02期
5 宋静茹;他们都老了吗 他们在哪里啊[J];布老虎青春文学;2004年01期
6 王培军;;钱锺书《也是集》的书名及其他[J];博览群书;2008年12期
7 陆文虎;;孤独的境界——解读钱锺书的为人为学境界[J];艺术广角;2011年03期
8 吴学昭;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J];教书育人;2004年07期
9 留白;;读钱札记二则[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8期
10 吴永平;;绿原《几次和钱锺书先生萍水相逢》失记考[J];博览群书;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立平;南宋中兴诗坛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姜晓云;钱基博和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琴;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周羽;清末民初汉译小说名著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上海大学;2010年
9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南志刚;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光明;论“钱锺书现象”[D];华侨大学;2003年
2 李昂;钱锺书与基督教文化[D];苏州大学;2011年
3 杨春艳;叔本华思想对钱锺书小说创作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9年
4 邓燕芳;钱锺书《管锥编·周易正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郭勇;钱锺书与新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小玲;《管锥编》辞赋研究概论[D];湖南大学;2008年
7 苗燕;世界的,民族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慧;营造巴别塔的智者钱锺书[D];中南大学;2008年
9 聂友军;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朱晓黎;T.S.艾略特《荒原》汉译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7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6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