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目的论看《中国古代寓言

发布时间:2020-11-03 01:16
   寓言,作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轻骑”,总是领先于其他文学题材率先到达异国的领土。中国古代寓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典籍的一部分,以其短小的文学形式与深刻的寓意向世界人民传递着中华文化。中国古代寓言的翻译常常令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士感到迷惑,不知其寓意何在。为了更为广泛、更为系统的向世界介绍中国古代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汉英版应运而生。此书的出版,必将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古代寓言翻译的关注。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大突破。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译文是否“充分”地实现了翻译的目的,则成为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虽然目的论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提出,但将其与寓言翻译作品结合起来的研究尚不多。 在目的论的理论指导下,本文从寓言的定义、特点等多角度的分析出发,总结出寓言所蕴含的多种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寓言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全面充分地展示中国优秀的文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不仅要使翻译的寓言实现其传达寓意的功能,而且还要尽可能地保留其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文化传递的功能。译者在寓言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实现寓言的四大功能,即:美学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及文化传递功能。其中,美学功能是寓言文学的基本功能,文化传递功能是寓言翻译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留语言的“原味”。 目的论认为,译者需要根据其翻译所侧重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来实现译者想突出的功能。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及寓言的特征,在中国古代寓言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传达出寓言翻译的目的,杨宪益夫妇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与策略处理中国文化信息,对寓言翻译的语内连贯与语际连贯的相关信息也进行了处理。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杨宪益夫妇翻译的《中国古代寓言选》中某些原文与译文不对等的现象。 由此,本文认为,杨宪益夫妇运用地道流畅的英语,利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体现了力图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因此,《中国古代寓言选》的翻译是“充分”的。同时本论文也说明了目的论能够用来描述和解释寓言翻译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丰富了翻译理论。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H315.9;I0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Introduction
    0.1 Research Background
    0.2 Literature Review
    0.3 Key Research Questions
    0.4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0.5 Methodology and Data of Resources
    0.6 Organization of the Remaining Chapters
Chapter On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Fables
    1.1 Introduction
    1.2 Brief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Chinese Fable
    1.3 Summary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Skopostheorie
    2.1 Introduction
    2.2 Brief Introduction of Skopostheorie
    2.3 Application of Skopostheorie in Chinese Fable Translation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On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Fables from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3.1 Introduction
    3.2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Chinese Fables
    3.3 On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Fables from Skopostheorie
    3.4 Summar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个人简历
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莉莉;;从目的论看许渊冲的中国古诗翻译理论与实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郭延礼;中国近代伊索寓言的翻译[J];东岳论丛;1996年05期

3 于素芳;;从翻译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两个中译本为例[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4 黄中习;先秦寓言英译探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5 朱红红;;关联理论在寓言翻译中的应用和启示[J];科学之友(B版);2009年11期

6 蓝开祥;东西辉映的先秦寓言与伊索寓言[J];兰州学刊;1985年01期

7 王辉;;伊索寓言的中国化——论其汉译本《意拾喻言》[J];外语研究;2008年03期

8 王恒展;;中国古代寓言的分类及特点[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9 李长江;曹莹;;从“目的论”角度析典籍翻译的归化策略——以林纾、辜鸿铭的归化翻译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周燕,向晓红;寓言与翻译[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杜慧敏;论明清伊索寓言汉译本的”讹“现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安;论“伦理道德影响下的中国寓言文学”[D];安徽大学;2007年

3 陈辰;《拉封丹寓言》汉译中的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房娜;《庄子》寓言的认知隐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张若溪;《伊索寓言》的体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章永凤;从目的论看《阿Q正传》的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陆琰;目的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韩香花;从“目的论”视觉看《商道》的翻译[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7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67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