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新序》、《说苑》中的节士形象初探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节士形象的基本内容
二、研究现状及研究重点
第一章 节士形象分类研究
第一节 尽忠之士
一、逆君直谏的之士
二、代君受难的之士
三、死君之难或存君之国的之士
第二节 守信之士
一、以信为宝之士
二、守信赴死之士
第三节 廉洁之士
一、辞国不受之士
二、清廉不贪之士
三、义勇之士
四、贫贱不移之士
第二章 节士形象所反映出的刘向的气节观
第一节 气节观念的形成及汉代推崇气节的时代风尚
第二节 刘向的气节观
一、立节、守节、死节
二、忠节—在君臣之间
三、士人的贫穷处境与独立人格的追求
四、刘向气节观的评价及其影响
第三章 节士形象的塑造手法
第一节 通过对材料巧妙剪裁表现节士主题
一、整合史料构建完整故事
二、运用虚构和夸张繁丰故事
三、同一故事通过关注点的不同表现节士主题
第二节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一、在生死抉择中塑造节士形象
二、在忠孝矛盾中塑造节士形象
第三节 通过细节环境对话描写人物
一、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二、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三、通过对话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详细摘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河;;刘向的易学思想与政治情怀[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2 王守亮;;《新序》、《说苑》、《列女传》为刘向编撰——兼谈刘向三书的小说史价值[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利明;;论刘向对夏姬形象改造之功[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邓骏捷;;王莽时期刘歆校书活动考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03期
5 曾叶文;;尊严[J];民间文学(故事);2011年07期
6 汪春泓;;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献疑[J];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7 尹玉珊;;汉魏子书泛称“新书”之缘起及其时代意义[J];学术论坛;2011年07期
8 手纹;信鸽;;官味(长篇小说梗概)[J];领导科学;2011年24期
9 高新华;;《乐记》篇次、流传考[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10 手纹;佚名;;官味[J];决策;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文;刘向文献编纂实践与编纂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赛;刘向《列女传》及其文本考论[D];复旦大学;2010年
3 金德三;《庄子》外杂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马婷婷;汉代情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尹海江;《汉书·艺文志》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姚娟;《新序》《说苑》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绪霞;《晏子春秋》成书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守亮;汉代小说史叙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兵;刘向《新序》、《说苑》中的节士形象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2 郎松雪;西汉文化转型与刘向、刘歆父子的文献学成就[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刘一春;刘向妇女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邢培顺;刘向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侨;论刘向刘歆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莉;刘向及其文学成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巧玉;刘向《列女传》的编撰意图与编撰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斌妮;刘向《说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小平;刘向及其文学成就[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赵乃永;刘向《新序》研究三题[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8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6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