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释“修词”:钱锺书的诗语分子学——从余英时评议《管锥编》谈起

发布时间:2021-01-05 07:43
  <正>一、小结裹与大判断人世间,谁也长不出上帝般全知全能的慧眼:只须惊鸿一瞥,对任何陌生物皆洞察一切。再旷世过人的学贤,也只在其修养甚厚甚深的论域极具专业直觉,乍看未经系统考辨,却比同人更能透视古今疑案,入木三分,直抵本真。一个人只在其最擅长的舞台上才出彩。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即此。这叫"角色优势",也叫"角色边界"。角色只在"边界"内才确保"优势",这是规矩。不讲规矩者,不免弄巧成拙。这就亟须体会黑格尔的那句格言:"熟识不等于真知。"这就是说,若不潜心辨析皮相层"熟识"与本相层"真知"之间也埋着一条不宜僭越的界限,那么,哪怕泰斗级人物也很难不将"熟识"错觉成"真知"而闪失。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2020年10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小结裹与大判断
二、诗语分子“参活句”示范
三、“通感”的审美心理机制
四、比喻链:“情感”抑或“观感”



本文编号:2958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58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