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沦落与改造 ——解放区文学中“二流子”形象综论

发布时间:2021-03-05 00:05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发出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同时,解放区掀起了一股改造二流子的规模性运动,并且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以后。在当时的《解放日报》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流子的报告文学、秧歌剧以及相关的通讯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这种社会性的改造运动与文学作品中二流子形象的塑造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呼应。在当时以歌颂为主、塑造正面人物形象的文艺政策引导下,二流子这一落后、反面的人物形象往往以被斗争、被批判的次要角色出现,在解放区文学作品中一直处于“陪衬”的地位。本文将从解放区文学作品中“二流子”形象研究角度切入,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解放区二流子形象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为观照,围绕生产机制、类型分析、叙事策略、性格内涵这四方面展开,揭示这一群体形象谱系出现的深层根源、变化发展过程以及叙述机制,最后探究这一形象系列在解放区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理由与论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
第一章 解放区二流子改造运动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
    第一节 解放区二流子生成的历史环境
    第二节 大生产中二流子的社会改造运动
第二章 解放区文学二流子形象生产机制与类型分析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二流子形象塑造的生产机制
    第二节 解放区文学二流子形象塑造的类型分析
第三章 二流子形象塑造的叙事策略及性格内涵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中二流子形象塑造的叙事策略
    第二节 解放区文学中二流子形象塑造的性格内涵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业社会功能的演变及其解析[J]. 吕耀.  资源科学. 2009(06)
[2]论毛泽东的劳动观[J]. 杨兰英.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3)
[3]抗战时期的改造“二流子”运动[J]. 廖政齐.  老年人. 2009(02)
[4]论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改造运动[J]. 朱蓉蓉.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2)
[5]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J]. 张孝芳.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8)
[6]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研究——以陕甘宁边区发展劳动英雄与改造二流子为考察对象[J]. 王建华.  江苏社会科学. 2008(04)
[7]“真人真事”写作与解放区文学生产体制的建立[J]. 郭国昌.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3)
[8]儒、释、道的金钱观比较研究[J]. 张树青.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9]中共社会动员的成功经验——论陕甘宁边区二流子改造运动[J]. 阎颖.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2)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述评[J]. 胡玉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博士论文
[1]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与现代文学的转型[D]. 韩晓芹.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延安文学传播形态研究[D]. 朱秀清.山东大学 2009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1942-1949)[D]. 周俊.山东大学 2009
[4]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D]. 杨利娟.浙江大学 2008
[5]延安文学与农民文化[D]. 沈文慧.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解放区文学的革命伦理阐释[D]. 孙红震.华中师范大学 2008
[7]周立波新探[D]. 佘丹清.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戏曲与国家神话[D]. 郭玉琼.厦门大学 2007
[9]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 李建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6
[10]“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D]. 胡玉伟.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革命信仰下的自我执守[D]. 李娜.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艰难的蜕变—论解放区作家的创作转型[D]. 张虞.黑龙江大学 2008
[3]抗战小说中匪类抗日英雄形象之变迁[D]. 江朝贤.西南大学 2008
[4]左翼叙事在解放区语境中的变异[D]. 杨巧君.福建师范大学 2008
[5]解放区文艺传播及其当代价值[D]. 尹宝茹.西北师范大学 2007
[6]夹缝中的文学书写[D]. 王佳琴.南京师范大学 2006
[7]汉奸形象初论[D]. 杨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4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64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d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