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龙应台的思想世界
发布时间:2021-04-17 05:43
龙应台是台湾当代颇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社会批评家,她的作品及作品引发的社会反响都值得关注和研究。作为一个成熟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龙应台的思想最闪光之处就是她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关注。因为尊重生命,她始终站在民众之中,远离权威,关怀社会的边缘和弱势群体,为他们的生存争取更多的权利。因为关注“人”,她苦苦探寻人的生存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希望在人类经历的苦难历史中找出一条通向自由和平等的出路,也不停思索如何塑造完整、独立的个人。龙应台的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就是她提出的问题往往会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在激烈的社会大讨论中,龙应台的价值更加得到凸现:一方面,这说明她提出的问题是关键而重要的,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另一方面,讨论或辩论往往会激发人们的思考,使人们看到事情的各个不同侧面,从中发现全新的思考角度或思维方式,而这正是民众走向个性成熟的必备素质。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动机及目的
1.1.1 龙应台现象
1.1.2 流亡的边缘人——龙应台的成长之路
1.1.3 自觉的公共知识分子角色
1.2 研究综述与写作构思
1.2.1 研究文献综述
1.2.2 思想的坐标系
第二章 《野火集》——立人观念的形成
2.1 野火燎原
2.1.1 野火年代
2.1.2 野火奇迹
2.2 《野火集》的思想构架
2.2.1 《野火集》的核心精神
2.2.2 "野火"中的立人观
第三章 人,在历史的网中
3.1 强权形成的缺口——个体的缺失
3.1.1 乌托邦解体带来的痛苦——德意志的悲剧
3.1.2 抵制强权的良方——个体的建树
3.2 清理历史黑暗的双重标准
3.2.1 清理过去的黑暗
3.2.2 强权中的弱者
3.3 以暴制暴——狭隘的民族主义
3.3.1 可爱的民族
3.3.2 苦难的泥淖——以暴制暴
3.3.3 向"巨人"致敬
第四章 文化与人
4.1 文化的"他者"
4.1.1 逼近我们的"他者"
4.1.2 应对全球化的策略——知己知彼
4.2 民族记忆与人的生存关系
4.2.1 民族记忆与边缘人的伤痛
4.2.2 文化传统的意义
4.3 一切价值的重估
4.3.1 "正统"之外
4.3.2 世纪初的文化大辩论
4.3.3 植根于本土的多元文化
第五章 做人,再做女人
5.1 女性主义的生动一课
5.1.1 请把我当"人"看
5.1.2 该变得和男人一样吗?
5.2 为人母的悲喜
5.2.1 满溢的母爱
5.2.2 困惑
5.3 "上海男人"之争
5.3.1 拿"薪水"的新型主妇
5.3.2 男女平权的背后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人类学的现状与未来[J]. 叶舒宪.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本文编号:3142911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动机及目的
1.1.1 龙应台现象
1.1.2 流亡的边缘人——龙应台的成长之路
1.1.3 自觉的公共知识分子角色
1.2 研究综述与写作构思
1.2.1 研究文献综述
1.2.2 思想的坐标系
第二章 《野火集》——立人观念的形成
2.1 野火燎原
2.1.1 野火年代
2.1.2 野火奇迹
2.2 《野火集》的思想构架
2.2.1 《野火集》的核心精神
2.2.2 "野火"中的立人观
第三章 人,在历史的网中
3.1 强权形成的缺口——个体的缺失
3.1.1 乌托邦解体带来的痛苦——德意志的悲剧
3.1.2 抵制强权的良方——个体的建树
3.2 清理历史黑暗的双重标准
3.2.1 清理过去的黑暗
3.2.2 强权中的弱者
3.3 以暴制暴——狭隘的民族主义
3.3.1 可爱的民族
3.3.2 苦难的泥淖——以暴制暴
3.3.3 向"巨人"致敬
第四章 文化与人
4.1 文化的"他者"
4.1.1 逼近我们的"他者"
4.1.2 应对全球化的策略——知己知彼
4.2 民族记忆与人的生存关系
4.2.1 民族记忆与边缘人的伤痛
4.2.2 文化传统的意义
4.3 一切价值的重估
4.3.1 "正统"之外
4.3.2 世纪初的文化大辩论
4.3.3 植根于本土的多元文化
第五章 做人,再做女人
5.1 女性主义的生动一课
5.1.1 请把我当"人"看
5.1.2 该变得和男人一样吗?
5.2 为人母的悲喜
5.2.1 满溢的母爱
5.2.2 困惑
5.3 "上海男人"之争
5.3.1 拿"薪水"的新型主妇
5.3.2 男女平权的背后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人类学的现状与未来[J]. 叶舒宪.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本文编号:3142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4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