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12:34
从唐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流程看,唐代女性对文学的贡献一方面表现为其文学创作活动本身就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还表现为那些既手握重权又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女性参政者,在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上为提高文人地位、提升诗歌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时代的文学洪流,对于唐代女性的自我形象塑造、自我意识亦产生了深刻影响,众多的女性以才女自期。唐代女性作家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自身才能与既定的文化模式之间的矛盾,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故其诗歌风貌、文化命运也因人而异。全面辩证地研究唐代女性与文学的关系,对于正确把握唐代女性的文学贡献和站在大文学背景下认识唐代女性作家及其创作很有裨益。 本文运用女性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宏观上分析和把握唐代女性与文学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研究唐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主体、创作实绩、文学影响和文化心态。本文把唐代女性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唐阶段、中唐阶段和晚唐五代阶段。与阶段划分相适应,本文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初唐皇族女性创作的繁荣情况,以长孙皇后、徐贤妃、武则天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她们的参政行为对文学的影响,对她们的...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部分 初唐皇家女性创作及参政女性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 以善谏留名青史的长孙皇后、徐贤妃及其创作对皇族女性的影响
第一节 长孙皇后“相夫”、“谏君”之分析及其“著论驳汉明德马皇后”之现实动因
第二节 长孙皇后敦睦后宫的功绩及其《女则》等著述
第三节 徐贤妃的才女气质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第二章 武则天上:家庭、宫廷生存环境与登上女皇之位的曲折道路
第一节 性格形成期:幼着男装、亲历兄弟相倾、目睹宫廷夺权斗争的特殊经历
第二节 武则天命运的两个机遇与重大转折
第三节 从帘内到帘外--武则天称帝采用的文化策略
第三章 武则天下:不同心境和不同创作目的支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流露女性真情的代表作品:《如意娘》和《织锦回文记》
第二节 《腊日宣诏幸上苑》、《升仙太子碑》等呈露帝王本色的诗文
第三节 《夏日游石淙》、《从驾少林寺》等山水游宴诗
第四节 《曳鼎歌》、《唐明堂乐章》等纯粹服务于政治需要的庙堂文字
第二部分 大历、元和之际朝廷对女作家的优宠及民间女性文学创作的活跃
第四章 吟出“大历正音”的“女中诗豪”李冶
第一节 李冶的拟男心态及其与大历江南诗人的互动关系
第二节 李冶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
第五章 五宋的“文学女侍从”身份与《女论语》
第一节 从寒族才女到宫廷文学女侍从
第二节 《女论语》中折射出的拟男心态
第六章 薛涛诗歌男性化审美形态的表现及成因
第一节 沦为营妓的经历与情爱题材士大夫化的审美品位
第二节 被罚赴边与“竟似高岑短什”、初试雄豪笔锋的篇章
第三节 隐居浣花溪与男性化的兴致、修养、风度和诗歌追求
第四节 逞才幕府留心政治与忧患时局的沉雄凝重诗篇
第三部分 晚唐至五代文运转关时期女作家不同的性别立场及其创作
第七章 鱼玄机上:从外宅妇到女冠的卑微身世
第一节 鱼玄机“外宅妇”身份之考辨及其在爱情上遭遇的沉重失败
第二节 女冠生活伊始鱼玄机对道家超越精神的体认和重陷爱情风波后被杀戮的悲惨结局
第八章 鱼玄机下:以原生态的女性声音吟唱的诗歌
第一节 执著的爱情追求和纯粹女性立场的爱情观
第二节 对女性才能的肯定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女仙与唐代女冠探析[J]. 杨春蓉. 天府新论. 2001(06)
[2]女性当政者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性别──女性主义批评的又一个追问角度[J]. 欧阳洁. 新东方. 2001(04)
[3]长孙皇后《春游曲》系伪作——兼论七律的形成史[J]. 郭绍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03)
[4]《女论语》及其作者价值取向的矛盾[J]. 孙顺华. 齐鲁学刊. 2001(02)
[5]性别角色社会化与女性消极自我意识的形成[J]. 郭喜青.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6]论唐代公主政策的阶段性特点[J]. 李志生. 中国史研究. 1997(04)
[7]论《全唐诗》中所反映的女冠“半娼式”恋情[J]. 黄世中. 许昌师专学报. 1996(02)
[8]关于中国古代的妇女文学[J]. 胡明. 文学评论. 1995(03)
[9]道教与诗教夹缝中的奇葩──论唐代女冠诗人[J]. 高利华. 绍兴师专学报. 1994(02)
[10]简论武则天其人其文[J]. 苏者聪.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5)
本文编号:3617016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部分 初唐皇家女性创作及参政女性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 以善谏留名青史的长孙皇后、徐贤妃及其创作对皇族女性的影响
第一节 长孙皇后“相夫”、“谏君”之分析及其“著论驳汉明德马皇后”之现实动因
第二节 长孙皇后敦睦后宫的功绩及其《女则》等著述
第三节 徐贤妃的才女气质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第二章 武则天上:家庭、宫廷生存环境与登上女皇之位的曲折道路
第一节 性格形成期:幼着男装、亲历兄弟相倾、目睹宫廷夺权斗争的特殊经历
第二节 武则天命运的两个机遇与重大转折
第三节 从帘内到帘外--武则天称帝采用的文化策略
第三章 武则天下:不同心境和不同创作目的支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流露女性真情的代表作品:《如意娘》和《织锦回文记》
第二节 《腊日宣诏幸上苑》、《升仙太子碑》等呈露帝王本色的诗文
第三节 《夏日游石淙》、《从驾少林寺》等山水游宴诗
第四节 《曳鼎歌》、《唐明堂乐章》等纯粹服务于政治需要的庙堂文字
第二部分 大历、元和之际朝廷对女作家的优宠及民间女性文学创作的活跃
第四章 吟出“大历正音”的“女中诗豪”李冶
第一节 李冶的拟男心态及其与大历江南诗人的互动关系
第二节 李冶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
第五章 五宋的“文学女侍从”身份与《女论语》
第一节 从寒族才女到宫廷文学女侍从
第二节 《女论语》中折射出的拟男心态
第六章 薛涛诗歌男性化审美形态的表现及成因
第一节 沦为营妓的经历与情爱题材士大夫化的审美品位
第二节 被罚赴边与“竟似高岑短什”、初试雄豪笔锋的篇章
第三节 隐居浣花溪与男性化的兴致、修养、风度和诗歌追求
第四节 逞才幕府留心政治与忧患时局的沉雄凝重诗篇
第三部分 晚唐至五代文运转关时期女作家不同的性别立场及其创作
第七章 鱼玄机上:从外宅妇到女冠的卑微身世
第一节 鱼玄机“外宅妇”身份之考辨及其在爱情上遭遇的沉重失败
第二节 女冠生活伊始鱼玄机对道家超越精神的体认和重陷爱情风波后被杀戮的悲惨结局
第八章 鱼玄机下:以原生态的女性声音吟唱的诗歌
第一节 执著的爱情追求和纯粹女性立场的爱情观
第二节 对女性才能的肯定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女仙与唐代女冠探析[J]. 杨春蓉. 天府新论. 2001(06)
[2]女性当政者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性别──女性主义批评的又一个追问角度[J]. 欧阳洁. 新东方. 2001(04)
[3]长孙皇后《春游曲》系伪作——兼论七律的形成史[J]. 郭绍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03)
[4]《女论语》及其作者价值取向的矛盾[J]. 孙顺华. 齐鲁学刊. 2001(02)
[5]性别角色社会化与女性消极自我意识的形成[J]. 郭喜青.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6]论唐代公主政策的阶段性特点[J]. 李志生. 中国史研究. 1997(04)
[7]论《全唐诗》中所反映的女冠“半娼式”恋情[J]. 黄世中. 许昌师专学报. 1996(02)
[8]关于中国古代的妇女文学[J]. 胡明. 文学评论. 1995(03)
[9]道教与诗教夹缝中的奇葩──论唐代女冠诗人[J]. 高利华. 绍兴师专学报. 1994(02)
[10]简论武则天其人其文[J]. 苏者聪.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5)
本文编号:3617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1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