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文学中的庄子阐义
发布时间:2022-10-10 20:49
《庄子》以其多途并进的方式,绵延于唐前文学之中。这些途径在不同历史时段,无论是就其分布呈现出的此消彼长之不均衡态势而言,还是就其各条途径之渐进嬗变过程中凸显出的特异风貌而论,均当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诸如即时思潮之演变、社会政局之动荡、士人心态之变化、文学观念之嬗进等等。 同时,不同时段的士人,由于各取所需,故而引庄之目的亦会表现出迥然差异:有用来议政的、有用来论理的、有用来修身的、有用来品物的、有用来品人的,有用来抒情的、还有用来叙事的等等。凡此种种,不仅反映出不同时代士人引庄之用心,亦会影射出时人对《庄子》一书之本质的态度与看法。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上篇 本文层次上的移殖
第一节 语词移殖
一、 直接移殖
二、 变更移殖
三、 代偿移殖
四、 省形移殖
第二节 意象移殖
一、 直接移殖
二、 摹拟移殖
第三节 风格移殖
一、 意象创设移殖
二、 选材方式移殖
三、 意境营造移殖
四、 规定方式移殖
下篇 潜文学思想之转释
第一节 自然观之转释
一、 物之本然
二、 理之实诚
三、 诗贵自然
第二节 心斋说之转释
一、 虚心会道
二、 由道到艺
三、 由艺到文
第三节 形神观之转释
一、 德全可形残
二、 识鉴在神明
三、 传神在阿堵
第四节 言意观之转释
一、 言不尽道
二、 言不尽意
三、 妙在言外
结语
主要参考及征引书目
附录一 研究目录
附录二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称引《庄子》时段分布表
附录三 战国秦汉三国六朝文称引《庄子》时段分布表
附录四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称引《庄子》一览表
附录五 战国秦汉三国六朝文称引《庄子》一览表
本文编号:3690328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上篇 本文层次上的移殖
第一节 语词移殖
一、 直接移殖
二、 变更移殖
三、 代偿移殖
四、 省形移殖
第二节 意象移殖
一、 直接移殖
二、 摹拟移殖
第三节 风格移殖
一、 意象创设移殖
二、 选材方式移殖
三、 意境营造移殖
四、 规定方式移殖
下篇 潜文学思想之转释
第一节 自然观之转释
一、 物之本然
二、 理之实诚
三、 诗贵自然
第二节 心斋说之转释
一、 虚心会道
二、 由道到艺
三、 由艺到文
第三节 形神观之转释
一、 德全可形残
二、 识鉴在神明
三、 传神在阿堵
第四节 言意观之转释
一、 言不尽道
二、 言不尽意
三、 妙在言外
结语
主要参考及征引书目
附录一 研究目录
附录二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称引《庄子》时段分布表
附录三 战国秦汉三国六朝文称引《庄子》时段分布表
附录四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称引《庄子》一览表
附录五 战国秦汉三国六朝文称引《庄子》一览表
本文编号:3690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9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