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

发布时间:2017-08-03 01:01

  本文关键词: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


  更多相关文章: 林语堂 英文写作 对话意识 翻译痕迹 亦译亦写


【摘要】:林语堂谙熟中美两种文化,擅长中英文写作,而其英文"原创"作品中充满"翻译"的痕迹。本文从林语堂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其对话意识入手,以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为例,分析其"主题译介"意图、"文本裹挟"策略和"亦译亦写"风格。本文认为,林语堂英文作品中的翻译现象是其"中国心"的文化标注和英文诠释,是一种趋同存异原则下的文化外包装策略,具有跨文化交流效应和文学互文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岛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林语堂 英文写作 对话意识 翻译痕迹 亦译亦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林语堂作品的中国文化变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BYY012)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译策略研究——以林语堂编译写策略为个案”(项目编号:11CWXJ03)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在旅美30余年间,编译了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写出了My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The Importance ofLiving(《生活的艺术》)、Thy Gay Genius(《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平;;羌族文化与羌族性格的双重展示——《羌族释比文化研究》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赵炎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付昌玲;从解释学法则看译者身份的转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金杰;;云南经验: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链的衔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4 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吕佳擂;任东升;;如何确定翻译家的国别归属[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宁;“东方主义”反思[J];外国文学;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芸;;趋简避繁 以易易难——缩略语零翻译现象原因分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2 屈建鸣;;英汉词和词组的错位翻译现象[J];英语自学;1996年05期

3 秦莉莉;语言相解与翻译现象举隅[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王瑾;黄国文;;接触语言学视角中的翻译——广州报章翻译现象分析[J];中国翻译;2006年05期

5 王悦晨;;从社会学角度看翻译现象: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关键词解读[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6 李巧珍;;描述翻译学对翻译现象的阐释力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7 唐玉琳;;简论近代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翻译现象[J];校园英语;2014年17期

8 白烁;;翻译现象:以文字特征为基础的创作技巧移植[J];语文学刊;2013年13期

9 钱宏;;运用评价理论解释“不忠实”的翻译现象——香水广告翻译个案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刘百琼;;解读尘封的记忆——凌璧如《朵连格莱的画像》之描述性翻译解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惠生;;《翻译学导论》框架思考与设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彭寿云;;英语翻译趣谈[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家春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待“零翻译”不能“一刀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茆东莲;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的解释[D];安徽大学;2005年

2 葛志薇;从清末民初的翻译现象看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干扰及其后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晓云;从对话意识看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谱顺;“双向操纵”对伪译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吕侃;从《哈利·波特6》的网络翻译看网络翻译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郑瑞;零翻译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方子珍;关联理论观照下的厚翻译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韩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韩静;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博弈[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路晓雯;被操纵的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1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11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