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话语的思想脉络与中国艺术话语问题的提出
本文关键词:艺术话语的思想脉络与中国艺术话语问题的提出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话语 话语转向 图像转向 文化转向 话语实践 中国艺术话语
【摘要】:艺术话语是20世纪后结构主义转向过程中出现在艺术研究领域的新兴问题。对艺术研究而言,后结构主义转向体现为话语转向、图像转向、文化转向。话语转向是语言学转向的深入发展,彰显了交往性言语实践的重要性。图像转向改变了艺术研究偏向内部的局面,将广阔细微的社会文化内涵纳入艺术史研究之中。文化转向以福柯、后殖民主义话语、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等为代表,全面拓展了当代艺术研究的文化社会新视野。在三大转向的推动下,艺术话语正式出场,以巴赫金、罗兰·巴特、布迪厄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思想家们深入论述话语交往、话语阅读、艺术场域等内容。从上述思想史维度开始,艺术话语的学术史维度逐步开展。对中国而言,艺术话语研究除了思想史、学术史维度外,还有一个是实践史维度,即注重艺术话语的建构性。这一点对中国当代艺术及其理论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它指示的问题是"艺术如何表述当代中国",从而将艺术话语真正沉淀为中国艺术话语。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艺术话语 话语转向 图像转向 文化转向 话语实践 中国艺术话语
【分类号】:J120.9
【正文快照】: 任何学术前沿的拓展都是范式转换的结果。在20世纪思想史上,后结构主义转向是一个根本转向。在艺术领域,后结构主义转向具体体现为话语转向、图像转向与文化转向,它们深刻影响并改变了艺术研究的既有局面,推动了一个崭新学术前沿领域的出现———艺术话语,也给中国当代艺术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岳川;后现代文化艺术话语转型与写作定位[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4期
2 李兴涛;;浅析中国当代艺术话语体系的重建[J];大众文艺;2011年18期
3 王宁;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4 舒群;图式话语与字词话语——艺术语言研究的嬗变和延伸[J];美术;1990年05期
5 曹意强;;艺术史中的视觉文化[J];美苑;2010年05期
6 柴小刚;纯艺术话语是对当代艺术本质的背离[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性——巴赫金研究概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8 周流溪;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囿(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9 罗兰·巴特,杨扬;从作品到文本[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5期
10 陈炳辉;;从政治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到话语领导权——拉克劳、墨菲的领导权理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甜甜;;论《聊斋志异》的“戏言生事”叙述模式[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李尚明;;简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红霞;;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赵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知识分子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林燕;张群;;权术、美德与命运:马基雅维里的三重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丁伯林;;从遮蔽走向开放的叙事选择——从汶川大地震看媒体叙事的进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敏;;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壮麟;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3 夏忠宪;拉伯雷与民间笑文化、狂欢化——巴赫金论拉伯雷[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1期
4 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J];文学评论;1998年05期
5 李斌;国内巴赫金研究述评[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4期
6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2期
7 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钱中文;论巴赫金的交往美学及其人文科学方法论[J];文艺研究;1998年01期
9 倪波;俄语语义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J];中国俄语教学;1986年01期
10 凌建侯;试析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概念“话语”(слово)[J];中国俄语教学;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宏;[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时胜勋;;艺术话语的思想脉络与中国艺术话语问题的提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620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2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