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SVO构式身体部位名词语义的认知动因

发布时间:2017-10-09 15:36

  本文关键词:汉语SVO构式身体部位名词语义的认知动因


  更多相关文章: SVO构式 身体部位名词 定指 构式义


【摘要】: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汉语一种SVO构式里表示身体部位的光杆名词,探讨的问题是这种光杆名词的定指义的认知基础。我们发现,与英语不同的是,出现在这种SVO构式里的、表示身体部位的光杆名词凸显的不是事物的类,而是事物的具体实例。这些表示身体部位的光杆名词的指称义是通过SVO构式义模拟人体部位执行某一动作实现的。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关键词】SVO构式 身体部位名词 定指 构式义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研读中,我们发现如下这样有趣的现象:(1)Elle ferme les yeux.(2)She closed her eyes.(3)她闭上眼睛。以上三句话虽为不同语言,但同为SVO结构,而且表达的意思相同,主语和宾语都是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分别表示动作的施事和受事,二者之间在语义上都存在着整体-部分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董秀芳;;整体与部分关系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表现及在汉语句法中的突显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4期

3 方清明;王葆华;;汉语怎样表达整体-部分语义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1期

4 王秀卿;王广成;;汉语光杆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J];现代外语;2008年02期

5 王红旗;;指称不确定性产生的条件[J];语文研究;2006年03期

6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7 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8 高顺全;试论汉语通指的表达方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3期

9 沈阳;名词短语分裂移位与非直接论元句首成分[J];语言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叶皖林;“N_1的N比N_2的N+VP”句式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宣恒大;;现代汉语“名词+名词”歧义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海波;李斌;王嘉灵;王帅;陈小荷;;汉英词汇隐喻属性的对比分析与互增益技术[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姜向荣;;小说语言形象变异与语境适应[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张化瑞;;以词义为主轴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宗政;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2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3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5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6 徐烈炯,沈阳;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7 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8 王红旗;;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9 范晓;;“施事宾语”句[J];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01期

10 王红旗;;功能语法指称分类之我见[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荣;;身体部位里“长”出的习语[J];初中生;2007年35期

2 小梅;;身边的“身体部位”[J];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08年Z1期

3 乐伟国;;“身体部位”词语的另类解释[J];小学教学设计;2010年06期

4 罗瑜;;身体部位名称[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年07期

5 陈卫恒;;身体部位名词“足”的“充足”义来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5期

6 郑尔宁;;身体部位名词小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9期

7 马巧英;;身体部位[J];英语大王;2009年10期

8 李开美;;“身体部位”英语歌[J];小学教学设计;2010年15期

9 李开美;;“身体部位”英语歌[J];小学教学设计;2010年12期

10 杨身国;含“身体部位名词”习语的练习(英文)[J];大学英语;199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朴;;对汉简《引书》健康导引法中身体部位名称及动作术语的考证[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 李春梅;“个性化”体检备受青睐[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雷婧晖;如何看待名人保险[N];中国保险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侯金鹤 通讯员 谈丽丽;给学生一个印象深刻的课堂[N];天津教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驰;汉德熟语中与身体部位有关的熟语之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沛蕊;由身体部位词构成的惯用句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伍雅丽;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壮汉身体部位词语的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4 李竟成;英语身体部位上升构式及其认知功能理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金镇美;韩汉身体部位惯用语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莎;身体复合词的语义分析[D];北京大学;2011年

7 曹胜铉;中韩身体部位惯用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海揓;汉韩身体部位惯用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陈兰;关于中日身体部位词语的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陈大伟;关于身体词汇“脸”惯用表现的日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0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00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