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表达无序意义的构式
发布时间:2017-10-11 15:34
本文关键词:几种表达无序意义的构式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四种表达无序意义的构式:“东X西Y”、“你一X,我一Y”、“这里一X,那里一Y”和“今天X,明天Y”,除了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表方向意义的“东X西Y”构式。从句式结构、语法分布、句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东X西Y”在形式上多为相同形式,X和Y主要由动词充当。作为句子成分时,一般作谓语成分。在语义上,“东X西Y”经历了确指到泛指的语法化过程,其构式义可概括为:几个动作、事件或人物无序出现或存在。第二章着重探讨了表人称意义的“你一X,我一Y”构式的构造形式、语义价值和语法功能。“你一X,我一Y”可分为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相同形式和相异形式。进入X和Y的词以量词居多;做语法成分时多充当状语和谓语。具体语义表现为集合性、周遍性和无序性。第三章主要从构式义、句法特征和结构特点等角度研究表空间意义的“这里一X,那里一Y”构式。“这里一X,那里一Y”中X和Y的成分受其结构形式的影响,当“这里一X,那里一Y”为简单形式时,X和Y一般是光杆动词或光杆量词;当“这里一X,那里一Y”为复杂形式时,数词“一”和X或Y搭配使用,组成“数+量+名”式的偏正结构或小句形式。该构式主要作为独立分句而使用。语义上由集合性衍生出多量性,无序性衍生出否定性和散乱性的特征。第四章着重分析表时间意义的“今天X,明天Y”构式研究。从X和Y关系、能够进入X和Y的词、“今天X,明天Y”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分类等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该构式在句式结构上相异形式为主,X和Y在意义上要求相反、相近相似或者相关。作为复句的分句时,单独成句的情况较多。语义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复性和稳定不变性;一类是无序性和多变性。第五章从模因理论、明示-推理理论和主观性理论三个角度对“东X西Y”、“你一X,我一Y”、“这里一X,那里一Y”和“今天X,明天Y”四个构式的语用价值进行探讨。这四个构式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成为强势模因。在交际中触发交际双方的明示-推理过程。在主观性上通过已然和未然、积极和消极、主观和客观三个方面发挥其主观评价功能。
【关键词】:构式 无序性 周遍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零 引言10-13
- 0.1 研究对象10
- 0.2 研究现状10-11
- 0.2.1 对语言有序性和无序性的研究10-11
- 0.3 本文思路和安排11-12
- 0.4 理论依据和语料来源12-13
- 0.4.1 理论来源12
- 0.4.2 语料来源12-13
- 第一章 表方向意义的“东X西Y”构式研究13-28
- 1.0 前言13
- 1.1 “东X西Y”的构造形式13-19
- 1.1.1 从X和Y的形式来看13-14
- 1.1.2 从X和Y的词性来看14-18
- 1.1.3 从X和Y的意义关系来看18-19
- 1.2.“东X西Y”的语法功能19-24
- 1.2.1.“东X西Y”做句子成分19-24
- 1.2.2.“东X西Y”做独立分句24
- 1.3.“东X西Y”的语义表现24-26
- 1.4. 本章小结26-28
- 第二章 表人称意义的“你一X,我一Y”构式研究28-39
- 2.0 前言28
- 2.1 “你一X,我一Y”的结构特点28-32
- 2.2 “你一X,我一Y”的句法功能32-35
- 2.3 “你一X,我一Y”的历时发展35-37
- 2.3.1 “你一X,我一Y”的集合性36
- 2.3.2 “你一X,我一Y”的周遍性36-37
- 2.3.3 “你一X,我一Y”的无序性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三章 表空间意义的“这里一X,那里一Y”构式研究39-46
- 3.0 前言39
- 3.1 “这里一X,那里一Y”构式的结构分析39-41
- 3.1.1 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39-40
- 3.1.2 相同形式和相异形式40-41
- 3.2 “这里一X,那里一Y”的分布与用法41-43
- 3.3 “这里一X,那里一Y”的语义研究43-45
- 3.3.1“这里一X,那里一Y”的集合性44
- 3.3.2“这里一X,,那里一Y”的无序性44-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表时间意义的“今天X,明天Y”构式研究46-64
- 4.0 前言46
- 4.1 “今天X,明天Y”的构造形式和语法功能46-60
- 4.1.1 “今天X,明天Y”的构造形式46-56
- 4.1.2 “今天X,明天Y”的语法功能56-60
- 4.2 “今天X,明天Y”的语义功能60-63
- 4.2.1 表现重复性和稳定性60-61
- 4.2.2 表现无序性和多变性61-63
- 4.3 本章小结63-64
- 第五章 四种构式的语用价值64-71
- 5.1 模因理论下的衍生动因64-66
- 5.1.1 模因理论概述64
- 5.1.2 四个构式的复制和传播64-65
- 5.1.3 强势模因及其原因65-66
- 5.2 明示-推理理论66-67
- 5.3 主观性分析67-70
- 5.4 本章小结70-71
- 第六章 结论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汉语中的对举现象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3期
2 黄伟;旷书文;;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4 张国宪;;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5 周毕吉;浅析“A一量B一量”式并列短语[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朱虹;;从语用学角度看肯定否定对举的语义偏移[J];黑河学刊;2011年04期
7 郑丽雅;对举格式“A是A,B是B”所反映的规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8 吴乐雅;;初探对举格式的生成机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J];汉语学报;2006年04期
10 殷志平;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伍晓丹;现代汉语反义对举的全称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何姝伶;现代汉语“东X西Y”格式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3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1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