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影视作品在日本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23 13:02

  本文关键词:论影视作品在日本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影视作品 综合课 日本本土 听说能力


【摘要】: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贯穿汉语学习和习得的始终,但听、读的可视性和形象性却因文字的线性和声音的稍纵即逝性而极大受限,这一点在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过程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如何能够更好地使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更加形象直观的“可理解”信息输入,是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立足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实际,在扎实开展汉语语言教学的同时,积极引进相应的汉语影视作品,探索视听说和视听读相结合的最佳途径,从而助力可理解输入,促进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的进一步完善,为构建汉语影视作品教学辅助语言技能教学的大厦添砖加瓦。
【关键词】:汉语影视作品 综合课 日本本土 听说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1章 日本本土的国际汉语教学特征9-15
  • 1.1 汉字认读与书写优势助力日本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9-10
  • 1.2 日本汉语学习者的特征10-11
  • 1.3 日语语音的特征11-12
  • 1.4 日本本土汉语教学模式12-15
  • 第2章 影视作品与汉语教学的关系15-19
  • 2.1 影视作品为载体的汉语教学15-16
  • 2.1.1 影视作品为载体的汉语教学目的15-16
  • 2.1.2 影视作品为载体的汉语教学原则16
  • 2.2 中国影视作品作为汉语教材16-19
  • 2.2.1 语言的标准规范性17
  • 2.2.2 语言的可理解性17
  • 2.2.3 题材、内容、形式适中17-18
  • 2.2.4 文化材料适度18-19
  • 第3章 视觉、听觉的交互作用与汉语习得19-27
  • 3.1 影视作品国际汉语教学的特征19-21
  • 3.1.1 影视作品作为汉语教材的外部特20
  • 3.1.2 影视作品作为汉语教材的内部特征20
  • 3.1.3 视听结合的影视作品作为汉语教材20-21
  • 3.2 影视作品教学中视听说三者之间的关系21-22
  • 3.3 影视作品汉语教学中视觉、听觉的作用22-27
  • 3.3.1 影视作品汉语教学的视觉作用23-24
  • 3.3.2 影视作品汉语教学的听觉作用24-27
  • 第4章 影视作品汉语教学具体实施方法27-41
  • 4.1 影视作品——综合技能课训练的有效辅助载体27-28
  • 4.2 处理好影视作品载体中“全面”与“重点”的关系28-29
  • 4.3 影视作品综合技能辅助课教学结构29-33
  • 4.3.1 影视作品——语言技能训练的直观样板30-31
  • 4.3.2 影视作品综合技能辅助课的听说读写31-32
  • 4.3.3 影视作品——精读课文的立体诠释32-33
  • 4.4 影视作品综合技能辅助课三步教学法33-41
  • 4.4.1 预习、预热——影视作品教学的前提条件33-34
  • 4.4.2 情节、情景——影视作品教学的灵魂所在34-35
  • 4.4.3 文化浸润——影视作品教学的直观旨归35-38
  • 4.4.4 通过影片《非诚勿扰》举例说明38-41
  • 第5章 影视作品汉语教学目的41-45
  • 5.1 影视作品教学克服日本学生习得汉语过程的焦虑心理41-42
  • 5.2 影视作品教学有助于日本学生更好地了解、认知目的语文化42-43
  • 5.3 影视作品教学有助于日本学生视听说能力的尽快形成43-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1
  • 附录A 以电影《非诚勿扰》为实例的教学设计51-63
  • 个人简历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浩 ,郑婕;汉语与汉民族的思维——汉语文化研究之二[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2 李光华;汉语走向世界的展望[J];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06期

3 林汉文;汉语的魅力[J];海内与海外;2000年10期

4 张会静;论汉译英中汉语文化因素的正确理解与表达[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刘高辉;汉语文化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郑春燕;汉语的“神”“鬼”文化积淀[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科学思想与汉语文化的结晶[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1期

8 曹春梅;;论古代西域汉语文化[J];社科纵横;2006年04期

9 宋晓霞;;论汉语的经济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刘文瑞;;汉语文化漫议[J];华夏文化;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刚;;汉语连珠四字结构与英语避虚就实的特点[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明;;论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司继涛;;穿越文化,透视中英方位观之差异[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5 刘坤坤;曾东京;;从《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看汉英熟语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洋;;汉语谐音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蒋立珠;蒋立真;;从翻译“哈特”还是“黑特”想到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迪南;为恢复汉语的优雅而呐喊[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汉语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周年洋;恢复汉语的自豪感[N];财经时报;2007年

5 惠铭生;从汉语成为“看客”想到希拉克的愤然离席[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谢颖;为汉语张开文化之翼[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晓华;以平等理念推动汉语的现代转型[N];北京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9 五柳客;汉语还有多少美丽?[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朱竞;汉语的魅力[N];吉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顺良;美国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吴海燕;商务汉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毓民;汉语国际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先蓬;汉语的熵及其在语言本体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9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兰巧玲;俄汉语是非问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安琪;马来西亚彭亨大学汉语班成绩测试的评价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芳蕾;泰国私立小学三年级汉语课堂教学设计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阳;布隆迪大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4 张文达;延吉市朝鲜族初中低年段汉语记叙文习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5 李雪;韩国全罗南道务安地区CPIK(在韩汉语项目)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6 杨峻;金边地区汉语教学情况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侬玮;汉语作为外语听说自主学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巩凤梅;从《实用汉语课本》与《实用汉语教科书》看国别化汉语教材编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丁正蕾;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覃秀萍;泰北中学生汉语夏令营情况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83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83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1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