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的情感表达与定语句位占据的语用斜坡
本文关键词:言者的情感表达与定语句位占据的语用斜坡
更多相关文章: 情感表达 主内定语 宾内定语 主观性 句位占据
【摘要】:本文依据现代汉语的真实语料,考察了主内定语和宾内定语在感情、态度、意向和情绪等情感表达上的主观性程度差异。语言事实表明,占据不同句法位置的定语具有迥异的语用属性,宾内定语是一种容易以"自我视点"为中心的句法成分,它比主内定语更易于表达说话人的自我情感。由此,现代汉语的定语存在着一个情感表述的主观性语用程度斜坡:宾内定语主内定语。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日本名古屋大学教养教育院;
【关键词】: 情感表达 主内定语 宾内定语 主观性 句位占据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YY94)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定语是名词性短语的修饰性句法成分,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语义算子,从而承载着复杂的主观和客观语义信息。在当今有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修饰性句法成分的语法意义通常是将其置于短语的层面观察、描写和归纳的结果。(朱德熙,1982)这种做法对于状语和补语来说无可厚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恒超;许燕;;情绪研究的新趋向:从有意识情绪到无意识情绪[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刘龙根;语力概念与意义表征[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3期
3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4 何中清;;评价理论中的“级差”范畴:发展与理论来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任蕊;;论意向性及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瓶颈”[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刘丹青;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李艳杰;许远理;薛冬霞;;论情绪研究的三种取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9 郭晶晶;杜彦鹏;陈玉霞;彭聃龄;;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J];心理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宏艳;胡治国;彭聃龄;;情绪与语言加工的相互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罗吉宏;;“N的AQ”结构的短语层面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易莉莎;;浅谈“的”字短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马川英;;仿拟词语生成的意向解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张丽君;;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反语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汝淑媛;;对外汉语教学中相近表达式的用法研究——以形容词AABB重叠式和“很+形容词”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周红;汉语象似性研究述评[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王付君;;性质形容词的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燕芳;刘世理;;自主—依存框架下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钟守满;齐永丽;;英汉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现象语义结构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美玲;;可换位的描摹性定语句和状语句的比较[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陈瑛;李逸薇;黄居仁;;非监督的汉语感情语料库的构建及分析[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3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司罗红;句子功能的线性实例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丽君;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汤丹;文学语篇中的象似性与连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7 于美娜;基于象似性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长锦;基于自主依存理论对电影《非诚勿扰》幽默话语的认知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武琳晗;现代汉语中“小心X”的认知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袁玺;整体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丙甫;;词性标注问题两则[J];辞书研究;1983年05期
2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4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5 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J];方言;1980年03期
6 张宁;;昆明方言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1期
7 郑懿德;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J];方言;1988年04期
8 蔡权;廉州方言形容词的特殊形式及其用法[J];方言;1990年04期
9 张国宪;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分析[J];汉语学习;1988年04期
10 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诚;“ではないか”和“のではないか”[J];日语知识;2005年07期
2 时江涛;;「すつきリする」和「さつぱリする」[J];日语知识;2008年01期
3 周家庭;“差一点……”和“差一点没……”[J];汉语学习;1981年03期
4 刘精一;浅谈MALAPROPISMS[J];外语研究;1990年01期
5 王彦花;“…べきだ”、“…はずだ”、“…ゎけだ”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应该…”[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1期
6 ;“看官听说”[J];文史知识;1994年02期
7 袁静文,卜庆霞;谈谈“エ─ト、アノ一、マ一、エ─”的作用与用法[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5年S1期
8 陈伟莉;;小议英语“无论如何”的不同表达法[J];英语知识;1995年12期
9 端木义华;“て、そ、あ”指示代词的非眼前指示用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7年04期
10 赵华敏;从形式及功能论日语的反驳言语行为[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会杰;贾珈;王晓慧;蔡莲红;;基于B/S模式的3D双语虚拟说话人的研究与实现[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oral】[C];2011年
2 吴敏玲;;くゐ·いく’‘~てくゐ·ていく’表动作空间范畴移动语言形式的日语语言特点——和汉语“来、去”、“~来、~去”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大力;赵力;;与文本无关说话人识别系统的性能比较[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尹巧萍;赵力;;利用语音基音统计特征的说话人性别判识的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邓英;;基于说话人的对话语音分割[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6 蒋冬梅;赵荣椿;;基于尺度描述的说话人归一化语音特征[A];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三届信号与信息处理全国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周绍良;;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8 李斌;陈小荷;;汉语褒贬词语的褒贬指向问题初探[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洪海;刘刚;郭军;;基于二次弯折函数的频率弯折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艾妮;;谏劝中委婉格运用的“源”与“流”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科学家要研制无声感应“手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张申 蔡莲红;富于表情的虚拟人脸合成[N];计算机世界;2007年
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辛乐邋陶建华;说话人头像技术:让语音可视[N];计算机世界;2007年
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于剑邋陶建华;个性化语音生成技术面面观[N];计算机世界;2007年
5 曹文彪;生气与高致[N];文学报;2006年
6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玺宏;声纹识别听声辨人[N];计算机世界;2001年
7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密邋陶建华;与电脑面谈[N];计算机世界;2007年
8 刘喜喜;让视频会议多一些人工智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9 唐志强;不听别人说话,也能模仿其口音[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秋水;挑吃“绿色” 敲响食品安全警钟[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继臣;说话人信息分析及其在多媒体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凌辉;说话人转换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何俊;声纹身份识别中非常态语音应对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潘逸倩;声纹密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双志伟;个性化语音生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冯哲;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中的音频处理[D];复旦大学;2004年
7 金乃高;音视频联合说话人定位与跟踪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孙洪威;现代汉语转折副词语义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海辉;电视访谈中话语缓和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刚;基于对话型语音的说话人在线识别技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陆亮;多信道条件下的说话人认证[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李向格;关于“レてもぃぃ”与“レてぃぃ”的意义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默盼;论宋代说话人[D];渤海大学;2012年
5 黄雪莲;韩国语‘(?)’的话语功能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
6 张力;说话人分段与聚类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高娅;说话人转变检测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凌锦雯;基于多特征的说话人分割与聚类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陈芝;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说话人转换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张琪;复杂环境下特定说话人的语音识别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5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9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