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丧葬文书整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夏丧葬文书整理研究
【摘要】:西夏丧葬文书就目前所见有冥契、祭文和发愿文三种共四件。研究发现,这些丧葬文书为我们呈现出较为完整的西夏丧葬过程,展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多元文化特质。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大学中日联合研究所;
【关键词】: 西夏 丧葬文书 多元文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夏档案及档案工作》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2XTQ013
【分类号】:K877;H211.7
【正文快照】: 西夏建国以后,统治者非常重视本国文化建设:一方面创制本国文字,“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1]13995;另一方面,推行“尊孔崇儒、弘扬佛教”的国策,汲取中原文化的精粹,利用中原传统文化的力量巩固统治。因此,西夏丧葬习俗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折射出西夏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小忙;《天盛律令》与西夏丧葬习俗[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于光建;徐玉萍;;武威西夏墓出土冥契研究[J];西夏研究;2010年03期
3 孙寿岭;;西夏文水陆法会祭祀文考析[J];西夏学;2006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静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从冯友兰到张岱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王成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刍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刘刚;;诠释论视阈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余秉颐;;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9 张晓峰;;浅谈人性论对先秦法律思想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朱德超;许晓琼;;心理和谐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如松;;3000年来的中国人类生态观[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2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静互;;孟子“礼”概念的三重含义——作为“门”、“心”、“人伦”的“礼”与其教育内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史晓宇;;浅议《论语》对党员干部素养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机械发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历史上著书介绍西方力学的第一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伟伟;;《天盛律令·节亲门》对译与考释[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7 马作武;;孔子杀少正卯考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陈方刘;;论推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中国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张琳;;无意识传承与有意识改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及其哲学思想的影响[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10 石玉亭;曹闻民;;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传统文化基础[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谷李炜;包装设计中书法应用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超;当前我国考试舞弊现象社会透视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圣洁;自由飞翔的灵魂[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双全;狄晓霞;;甘肃省近年来新出土三国两晋简帛综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昭;独特历史成因造就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J];出国与就业;2002年09期
3 陈晓明;;多元文化的困窘[J];博览群书;2002年02期
4 藏策;;《多元文化素养》简介[J];全国新书目;2002年03期
5 吕庆广;20世纪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论争述评[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王晓华,孙桂华;美国的多元文化及对中国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1期
7 周莉萍;美国多元文化政策初探[J];国际论坛;2005年02期
8 宫丽;从加拿大民族构成,看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多元文化教育的意义[J];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陈明;培养多元文化的"音乐耳朵"——由跨文化音乐交流想到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胡一;;全球化·多元文化·“和而不同”原则[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设计[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李德洙;;城市: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场所而不是磨灭民族特点的磨房[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3 徐道一;;从金融危机看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从普世文化到多元文化[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匡长福;;宗教在构建北京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任国忠;;关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6 周念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7 曹胜;张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8 曹胜;张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9 孙娟;张会敏;;多元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A];2012年河南省护理科研暨临床护理PBL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10 张会敏;孙娟;;多元文化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A];2012年河南省护理科研暨临床护理PBL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欢;“多元文化”述评[N];文艺报;2000年
2 ;美国文学研讨会上“多元文化”思潮生争议[N];文艺报;2003年
3 赵青 杨士龙;加拿大多元文化的魅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丽江;徜徉在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中[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记者 张颖;研讨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N];福建日报;2006年
6 著名作家 方如果;“和文化”是融合性多元文化的产物[N];新疆日报(汉);2011年
7 杜鸿林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视角中的加拿大多元文化魅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张哲 编译;城市精神消除多元文化间的隔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文军 孙文娟;用多元文化滋润青少年的人生[N];西藏日报(汉);2013年
10 本报驻浙记者 蒋萍 本报通讯员 吴禄婵;图书馆:向多元文化空间发展[N];文汇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缅;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煜;多元文化数学:案例开发与教学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美霞;关于多元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臧琰琰;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顾怀敏;语文教育中多元文化意识的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静;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及其启示[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述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褚志勇;论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澳大利亚华人文化与经济[D];暨南大学;2003年
8 弓巧平;美国大学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裴正东;关注词语的多元文化信息 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丽;反思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0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0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