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母语权及语言赔偿
本文关键词:试论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母语权及语言赔偿
更多相关文章: 澳大利亚 原住民语言 母语赔偿法案 语言复兴
【摘要】:在殖民时期欧洲殖民者剥夺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母语权",使得大量原住民语言消亡。虽然部分州通过了原住民母语赔偿法案,但在国家层面澳大利亚缺乏相关法律。推动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复兴将有利于澳大利亚社会以及当地原住民的发展,因此澳大利亚应建立相关的《母语赔偿法案》,设立专项基金推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语言复兴。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原住民语言 母语赔偿法案 语言复兴
【分类号】:H0-09
【正文快照】: 始于殖民初期的“语言杀戮”和“语言同化”政策,使澳大利亚承受了太多的不幸。在“教化”的外衣下,殖民者剥夺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母语权。更不幸的是,“语言杀戮”和“语言同化”已经深入一些政治家的骨髓。1843年9月召开的有关澳大利亚原住民的会议上,一位澳大利亚官员曾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诸葛漫;姚春林;徐佳;;一门新的语言学分支:复兴语言学——兼谈濒危语言和濒危方言复兴的普遍制约条件和机制[J];世界民族;2012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诸葛漫;王晓梅;;混合还是复苏:以色列语的起源——多来源,形式和模式[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2期
2 曹志耘!100083;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3 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幼林;天一马;;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中的政社合作模式[J];浦东开发;2008年11期
2 ;管理故事:澳大利亚的苍蝇[J];中国橡胶;2008年21期
3 徐文文;;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J];英语自学;2001年08期
4 ;时尚生活[J];招商周刊;2004年23期
5 吴佳;;中国人最早发现了澳大利亚?[J];招商周刊;2005年02期
6 刘守平;;澳大利亚标志语[J];英语知识;2007年03期
7 宫玉涛;;陆克文:澳大利亚的“中国通”[J];百科知识;2008年01期
8 Jojo;;澳大利亚城市与自然的圆舞曲[J];网球俱乐部;2009年21期
9 裴恩奎;;感受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J];进出口经理人;2011年04期
10 陈滋英;澳大利亚访问散记[J];世界知识;196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洪贵;;论澳大利亚非英语移民同化政策[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张莹;;浅析澳大利亚人才评价标准与方法[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奇志;;澳大利亚、新西兰生态建设考察报告[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保志军;马永兴;俞卓伟;;痴呆与衰老某些最新研究进展[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洪铁城;;经典荟萃 浑然天成——堪培拉城市总体规划评析[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高允旺;;治好病人的病是我的命[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陈松;Andrew Chang;;病例讨论[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鲁予;;高速秸秆资源化收获机的研究与应用[A];晋冀鲁豫鄂蒙云贵川沪甘湘渝十三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机电工程类技术应用论文集[C];2008年
9 高福;;文特尔与人造生命[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0:合成生物学的伦理问题与生物安全[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古台;全球商务会奖的最佳选择[N];国际商报;2006年
2 驻澳大利亚使馆经商处;澳大利亚连续15年经济高增长原因解密[N];国际商报;2006年
3 江苏 王春华;澳大利亚的城市交通[N];西部法制报;2005年
4 熊敏邋王凤君 陈浩;陆克文访华 央企群问“公平投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赵垒;“消费者权益保护计划” 维护赴澳中国游客权益[N];中国旅游报;2008年
6 ;澳大利亚旅游局推出全新市场推广活动[N];国际商报;2006年
7 佘家金;何来高福利[N];科技日报;2006年
8 孙琳;唐茂思:四川要多申报一些项目[N];四川日报;2006年
9 特约记者 麦心;花一点设计 省一点能源[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记者 李景卫;澳大利亚希望与我进行更多校际交流[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保林;“近北”之行[D];苏州大学;2011年
2 岳小颖;从“保障安全”到“提升地位”:对二战后澳大利亚追随美国的政策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3 彭青龙;“写回”帝国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秋生;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研究(1940-1995)[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丽娟;澳大利亚对美国不对称联盟关系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逸晨;澳大利亚女篮崛起因素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3 孙红姐;战后澳大利亚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研究(1945-196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蓓蓓;《坦加拉》:一个关于澳大利亚民族身份的神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侠;新世纪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竺君;梦幻时代的复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晓卉;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8 戴成林;澳大利亚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新国;扩张与依附[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晓艳;澳大利亚华人社会的历史变迁(1848-1947)[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0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0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