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口语语段表达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口语语段表达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
更多相关文章: 留学生口语 语段表达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偏误分析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常用的理论方法,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对留学生语段的偏误进行过研究。但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相对于书面语篇而言,学术界针对留学生口语语段的偏误研究还不充分。另外,目前已有的语段研究大多数着眼于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语段偏误,很少涉及初级阶段留学生的语段偏误。本文收集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三个等级留学生口语考试的录音,以此作为语料,全面考察留学生口语语段表达的偏误情况。本文在口语语料库的基础上,选取留学生的口语语段为研究对象,找出留学生口语语段表达存在的偏误,并将偏误分为指称照应偏误、复句中连接词语偏误、时间连接成分偏误、语段整体及句式偏误、词语语用偏误五类进行描写、分析。此外,我们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三个等级,对留学生口语语段的偏误分别做以上五类偏误的分布统计。为了考察语言水平对留学生五类偏误表现的影响,我们将得到的数据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最后得出结论:除了词语语用类偏误之外,语言水平对留学生指称照应、复句中连接词语、时间连接成分以及语段整体及句式的表达均存在影响。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教材和教学两方面教学建议。我们建议教材可以给一些重要的衔接手段进行特殊标记,并说明衔接手段的使用条件,还可以在设计练习时体现汉语语段的整体连贯性。教学上,我们建议将口语表达与语段知识教学相结合,合理利用教材,围绕话题、创设语境进行表达训练。
【关键词】:留学生口语 语段表达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0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8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8-9
- 1.3 语料库建设成果9-10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10-16
- 2.1 “语段”的定义10-11
- 2.2 话语分析与对外汉语语段研究11-12
- 2.3 语段衔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2-13
- 2.4 对外汉语语段衔接手段研究13-14
- 2.5 对外汉语语段语用偏误研究14-16
- 第三章 留学生口语语段表达五种类型偏误分析16-30
- 3.1 指称照应偏误16-22
- 3.1.1 人称代词指称偏误17-19
- 3.1.2 指示代词指称偏误19-21
- 3.1.3 名词指称偏误21-22
- 3.2 复句中连接词语偏误22-24
- 3.2.1 滥用连接词语22
- 3.2.2 不会成对使用关联词语22-23
- 3.2.3 连接词语错用23-24
- 3.3 时间连接成分偏误24-25
- 3.3.1 意义相近的时间词混用24
- 3.3.2 时间连接语偏误24-25
- 3.3.3 滥用连接词“然后”25
- 3.4 语段整体及句式偏误25-27
- 3.4.1 语段内容偏离语段主题26
- 3.4.2 语段表达逻辑混乱26-27
- 3.4.3 语段句式偏误27
- 3.5 词语语用偏误27-30
- 3.5.1 插入语语用偏误27-28
- 3.5.2 词语搭配偏误28
- 3.5.3 词汇语用失误28-30
- 第四章 五种类型偏误的分布统计及语言水平对口语表达的影响30-40
- 4.1 不同等级指称照应偏误频次统计及差异显著性分析32-34
- 4.2 不同等级复句中连接词语偏误频次统计及差异显著性分析34-35
- 4.3 不同等级时间连接成分偏误频次统计及差异显著性分析35-37
- 4.4 不同等级语段整体及句式偏误频次统计及差异显著性分析37-38
- 4.5 不同等级词语语用偏误频次统计及差异显著性分析38-40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教学建议40-54
- 5.1 研究结果40-41
- 5.2 教学建议41-54
- 5.2.1 教材方面41-50
- 5.2.2 教学方面50-54
- 第六章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忠;语法偏误分析二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2 冯锐;;偏误研究中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J];考试周刊;2008年27期
3 杨柳;程南昌;;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7期
4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J];语言与文化研究;2009年00期
5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6 张传立;;越南留学生“得”字补语句偏误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陈婷;;西语学生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2期
8 王笑艳;;留学生使用“关于”一词的偏误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刘明佳;;日本学生可能表达习得偏误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胡志军;;与留学生量词“个”有关的偏误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张小翠;;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魏玮;;高级水平留学生使用“在”字介词框架偏误分析[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苏娇娇;;副词“也”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启示[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宋丽娴;;斯瓦希里语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斐然;;从二语习得视角分析学生口译的偏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王玲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李汉平;日本学生汉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及探源[N];山西青年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Thea Sairine Wong(张赛英);印尼学生习得汉语“有”和“在”的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裴阮瑞微;汉越动物俗语的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媛;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调查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阿弗扎尔侯赛因;孟加拉语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偏误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3 姜颖t;汉日两字同形词偏误分析和教学对策[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吕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转折连词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慧敏;留学生使用副词“再”“又”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思思;马达加斯加学生汉语语法学习偏误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秦弋凡;外籍学生的汉语句法偏误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8 谢阳洋;汉语初级阶段西语学生语序习得的偏误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9 阮香草;轻重音在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中的作用及其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菊英;日韩留学生转折连词习得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10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1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