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修辞的形成——解读中式签语饼
本文关键词:美籍华人修辞的形成——解读中式签语饼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修辞 边界修辞 统一性 和谐性 异中之合 异质性共鸣
【摘要】:本文摘选于《中美混合修辞的崛起——兼读中式签语饼》(Reading Chinese Fortune Cookie:The Making of Chinese American Rhetoric,Utah UP,2006)的第一章。此章提出并运用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来阐述当今全球化中的混合修辞的形成。每当不同的、相互之间充满着权力不平衡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历史的修辞传统在修辞边境互相接触、互相碰撞、互相争夺话语权时,混合修辞就会脱颖而出。本文以中式签语饼为隐喻,以作者个人经历为案例,阐释重点落在中美混合修辞即中国和美国修辞行为的形成上。当中国和美国修辞行为在不同场景下经历各种形式的碰撞后,就会产生新的话语行为和经历,并且这些话语行为和经历不显示统一性或和谐性,它们永远处于一种变动状况,或像文化理论家洪美恩所说的"异中之合"。本文进一步指出,中美混合修辞,源于共存和互相交织,这种过程本身必然嵌入冲突和矛盾,结果是孕育出一种间性修辞人格,形成所谓的"异质性共鸣",从而挑战偏见、颠覆二分法、模糊或溶解界限。像任何其他边界修辞一样,中美混合修辞很可能面临形形色色的潜在危险,包括对它抱有盲目的崇拜、恐惧、不解、误解或沉默不语。然而,在这些潜在危险相遇的过程之中,必然会崛起一种新的人格、新的知识和新的话语。
【作者单位】: 美国迈阿密大学英语系暨亚洲及亚裔美国人语言文化研究部;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中国人特质成了一个公开的能指,这种特质是在它与当地多样化的状况进行辩证对接而获得其独特形式与内容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的中国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建构了各种新颖而又复杂的身份和社群。没有什么事物能比大众的日常文化更有活力地体现此情此景了。因此,我们才有了中式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战洋洋;中英经济类演讲人际意义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周羽丰;中美领导人政治演说文体特征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交军;;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陈燕;;浅谈形声造字法中形义结合的统一性[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金安;;辩证的翻译观探析——论翻译中的矛盾统一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檀栋;;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语言文字[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
5 姚锡远;;语体的宏观统一及其信息差[J];天中学刊;1991年03期
6 陈懿;;多译者参与翻译项目中译文风格统一性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2期
7 杨宗义;;语文词典统一性的几个问题[J];辞书研究;1983年03期
8 郭晓蕾;;对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重要性及规范性的探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杨春燕;;论习语文化特性[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黄交军;;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语言审美意识[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涂万作;;行走写作:人文精神与山水的对话[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木合亚提·尼亚孜别克;古力沙吾利·塔里甫;;哈萨克文信息技术术语翻译探讨[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先擢;奥运会后关于汉语和汉字的一些再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2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刘介禄;依法规范语言文字[N];人民日报;2006年
3 陈家琪 同济大学哲学系;自我认同危机与母语的不可替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更春;语篇衔接与连贯及其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5年
2 杨畅;搭桥参照与语篇连贯[D];西南大学;2008年
3 冷琳;语用预设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D];湘潭大学;2007年
4 蒋韵;回应式重复在中美学生电话会话中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亮;概念隐喻在商务环境中的应用和含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初晓宁;英汉复合词理据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李晓光;顺应论与社会指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李为为;实践哲学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河北大学;2010年
9 周刚;党政公文处理办法统一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徐翔;对外汉语中级阶段词汇教学与学习策略探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43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4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