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治外交话语中模糊语言翻译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7 19:23
本文关键词:对政治外交话语中模糊语言翻译策略的研究
【摘要】: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是语言学当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科目,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入语言学家视野的,而模糊语言的研究发展至今,受到众多国内外语言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他们从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的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之一,语言通常是给出一个笼统的描述,而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母语的人对同样一句话的理解可能会有很多版本,中文没有时态的变化,所以更加凸显出语言的模糊性。外交语言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是外交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联合和斗争的锐利武器。含蓄、婉转、克制,“话说半句”或运用多种“托词”是外交语言的特色。这是因为在处理国家关系时常应留有回旋余地并且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言辞。在这种情况下,外交官们需要通过巧妙机智的遣词造句,将使人不甚愉快的内容婉转含蓄地表达出来。在外事活动中,一方面外交官利用模糊语言能够提高语言的灵活性,为谈话留下回旋的余地;另一方面口译员通过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专注于关键内容,进而提高口译质量。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外交官们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委婉语就是其中的一种交际策略。成功的政治外交话语应当是发言人和口译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本文尝试从外交官和口译员两个主体出发,以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外交场合的一些具体实例来分析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期望能够为今后的口译工作打下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娜;合作及礼貌原则框架下的外交语言模糊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3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5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