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表事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7 20:09
本文关键词:汉语“表事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单音节动词 表事词 陈述 指称 双重语法功能
【摘要】:在汉语中,表动作的词在表达过程中一般被当作陈述的话题而为人们广泛使用,从而体现出动词的特点。动词与名词相比较而言,更容易被“活用”而充当某些“临时角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动词本身的属性以及特点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是:动作行为在一种情况下可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自己,也就是所谓的陈述动作行为;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所要表达的这件事,也就是所谓的指称动作。本文主要研究的“表事词”便是这样的词,即在原有单音节动词的基础上添加一个音节,运用词根复合法,形成新的双音节动词,具有陈述并指称一个动作或行为的语义特点,同时能够充当主语、宾语与谓语的语法功能的双音节词。论文第一章为关于提出“表事词”的背景资料及理论基础。具体是因为在汉语当中存在着词汇的自指与转指的情况,以及在汉语词类中普遍存在的“交融模式”,从而使得“表事词”应运而生。论文第二章主要是具体阐释“表事词”。从“表事词”的来源、语义特点、语法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崭新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现存所有的“表事词”进行归纳分类。论文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关于“表事词”的具体应用以及它未来的发展方向。“表事词”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汉语词类划分困境的问题,这对汉语来说意义非凡。不仅如此,“表事词”还在区别词的“本用”与“活用”,深入明确“名动词”、“兼类词”、“名物化”等概念方面具有独特意义,有利于汉语系统的深化与发展。关于“表事词”未来的发展方向,论文主要提出了“双音化与客观性”、“开放性与能产性”、“典型性与独特性”等三方面,以利于“表事词”更加的系统化、科学化。论文第四章主要针对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所思考的三个问题,即“a.‘表事词’的提出是否意味着汉语词类困境问题的解决?b.双音词是否确定是由单音节词发展而来的?c.‘表事词’是否需要单独列为一类?”而展开的。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及学术论著,并对“表事词”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不断的深入的思考,终于在笔者不懈的研究下,提出代表个人的一家之言,以供现有学者甚至未来加入到研究行列的学者们研读、探讨,以期能够更加的完善“表事词”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体系,从而不断推动“表事词”向前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2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3 裘荣棠;名动词质疑──评朱德熙先生关于名动词的说法[J];汉语学习;1994年06期
4 詹卫东;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5 张国宪;;性质形容词重论[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6 张伯江;;双音化的名词性效应[J];中国语文;2012年04期
7 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年01期
8 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本文编号:1153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5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