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汉语言关系发展探微
本文关键词:新疆民汉语言关系发展探微
【摘要】:语言关系是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谐的语言关系是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基石。文章以新疆民汉语言关系的发展规律为基础,预测了新疆民汉语言接触关系所导致的各种影响和变化,旨在为进行语言规范和双语教学,制定民族政策和语言政策,促进文化保护和经济增长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习得与文化趋同问题研究”(11XJJC840003)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10YJA740071)阶段性成果 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成效评价研究”(040412B5)阶段性成果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维吾尔族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的调查与分析”(2012XYSK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语言自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的统一和分化以及民族间的接触和融合,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1语言的发展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引起语言内部体系和功能的矛盾而导致语言的变化。2特别是由于地理、文化、经济等社会因素的作用,不同语言之间出现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保亚;语言接触导致汉语方言分化的两种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陈锋;;两性话语差异和礼貌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游玉祥;;基于语言学视角的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外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政;;烟台方言特点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周洪;;广告的欲、技、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王丽芳;;浅谈荷塘月色的语言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许磊;;语言三要素对文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杨洁;;西方修辞学与汉语修辞学关于语境研究的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9 张金秋;;浅析俄罗斯的梅德内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10 何洪霞;;社交称谓语界定及其特征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小玲;;积极型双语词典的例证[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伍志辉;;交互作用的认知语言学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杨鲤宁;;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问题——对侗族的个案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校华;;浅析汉语象声词的转义及修辞效果[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缪建明;张全;;基于HNC语境理论的句群处理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吕良弼;;闽南方言生态环境研究——以石狮市为例[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吕良弼;;闽南方言生态环境探析——以石狮市为例[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C];2011年
9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牛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庆;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ウツ”的多义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静;汉西数词对比分析及汉语数词的西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宇;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晓菲;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花卉意象再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赵蓉梅;语境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2 陈乃雄;;五屯话音系[J];民族语文;1988年03期
3 陈乃雄;;五屯话的动词形态[J];民族语文;1989年06期
4 陈保亚;再论核心关系词的有阶分布[J];民族语文;1998年03期
5 陈保亚,何方;略说汉藏语系的基本谱系结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南;张丽锦;;心理理论和语言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2 ;全国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学术研讨会[J];方言;2011年01期
3 洪勇明;;建构不同语言关系下的双语教学模式[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黄行;我国民族语言关系状态的系统分析[J];语言与翻译;1997年03期
5 周斌;;新四级阅读考点之四大语言关系浅析[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6年12期
6 马印才;;切勿望文生义[J];英语知识;1991年01期
7 戴庆厦;论语言关系[J];民族研究;1990年02期
8 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9 王士元;;语言关系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10 李锦芳;韩林林;韦名应;;中越边境红仡佬语的系属地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志成;;汉英语言关系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吴南;张丽锦;;4、5岁儿童心理理论和语言关系的纵向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施发笔;;试探王希杰修辞学思想的发展轨迹[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小川;万丽萍;;语言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构成及价值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世界语学会[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张旭;;不同语言能力幼儿错误信念理解与语言关系的纵向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卢凤鹏;;彝汉同源关系词考释[A];乌蒙论坛[C];2006年
8 戴庆厦;;汉藏语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9 孙宏开;;改革开放以来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王爱华;;论明达语言性及明达语言纬度观——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驰;老外细品沈阳的日新月异[N];沈阳日报;2007年
2 戴庆厦;西部开发与语言学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陈章太;我国当今语言生活的变化与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朱自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笨狼发现自己不见了[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贾作林;“阿得”与陇西李氏[N];光明日报;2006年
6 杨光;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7 赵旭光;丹东的方言土语[N];丹东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曹亚宁;“万成讲古”架起两岸彩虹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王迎庆;爱情对于自然语言的超越[N];中国电影报;2005年
10 段曹林;《语言和谐论》评介[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晓华;汉藏语系的语言关系及其分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胡艳霞;清代满族与东北少数民族语言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苏日嘎拉图;满蒙文化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晓茜;贵州民族杂居村落语言兼用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龙晓雪;民族杂居村落语言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景嵋;民族杂居村落双语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徐日;时代周刊中的性别词汇差异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韩金海;维吾尔语和锡伯语的语言关系的探讨[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立;卡梅伦关于2011英国暴乱事件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叶郁;中—日—英三语大学生心理词典的表征及影响因素[D];苏州大学;2013年
8 张t,
本文编号:1170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7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