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要素的认知激活

发布时间:2017-11-11 07:02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要素的认知激活


  更多相关文章: 语境要素 认知激活 跨文化交际意图


【摘要】:从语境要素这一语用学微观视角入手,结合话语实例,对它的认知激活贯穿于跨文化交际意图的顺应形成、有效传递、认知推理、及时反馈等整个过程进行详细剖析,并尝试构建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的动态互生模式;旨在挖掘交际意图所蕴含的语言、社会、文化等相关信息,彰显语境要素在跨文化交际意图推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3C297)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一、交际意图的理论综述意图是交际者进行交际的始发机制,它可以激活交际双方相关的语境要素,调整互有的认知语境,使命题信息得以顺畅传递和协调,从某种意义讲,言语交际其本质就是一种意图交际。语境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Malinowski[1]224-227(1923)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伟;;区域公共文化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刘咏莲;;文化与体验:约翰·布莱金的音乐教育思想及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刘小妮;涂靖;;试论前景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德禄;论语言交际中的交际意图[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申丽红;;认知语境的选择与构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张志扬;;归根复命——古典学的民族文化种性[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辛斌;言语行为、交际意图和预示语列[J];外语学刊;1999年01期

8 邓隽;罗迪江;;论语用推理的全息交际模式[J];外国语文;2010年06期

9 赵秀凤;叶楠;;跨文化视域中认知诗学的本土化研究构想[J];外国语文;2012年01期

10 王智玲;谷萍;;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国语文;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刘元侠;翻译等值的存在与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江忆文;浅议英语写作中的主题意义表达[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程永生;指示、英语时态系统与英语时态选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鞠红;英汉低调陈述结构对比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钟文;;委婉语和合作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袁永芳;英语语篇中的语言指示语拾遗[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陈怡;语境对语义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杨丽珍;;英语广播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特点分析——以一则广播稿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姜邱焰;;逻辑推理能力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邱姣;;态度系统视角下《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点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梁素芹;曹杏;;韩礼德情景语境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Oracles & Miracles及其中译本《“剩”贤奇迹》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吴红;;在语篇教学中加强语用观的培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任丽丽;;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张玉萍;刘敏;;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壮春;;词典·读者·语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模糊限制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国华;国际商务信函的语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卫青;农村高中英语词汇习得语境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云;;认知诗学理论的渊源与本土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罗迪江;;论语用推理的全息性[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熊沐清;;认知诗学的“可能世界理论”与《慈悲》的多重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4 梁汉平;;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与美国社会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6年05期

5 曾天山;周越;;我国农村青少年流动人员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6 周素萍;赵京华;张亦明;杨斌;;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完善[J];农业经济;2010年08期

7 冉永平;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8 申丹;;谈关于认知文体学的几个问题[J];外国语文;2009年01期

9 熊沐清;;故事与认知——简论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J];外国语文;2009年01期

10 苏晓军;;国外认知诗学研究概观[J];外国语文;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德兵;;语篇分析中的意图性与连贯[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李军华;;论交际意图与言语行为[J];求索;2007年04期

3 叶竹钧;;“关联理论”与教师口语中的交际认知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怀奎;;论翻译中的语用显译——语用翻译系列研究之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海川;;交际障碍与语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牛小艾;;论交际中语言间接度的制约[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4期

7 张德禄;论语言交际中的交际意图[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刘伊利;制约语篇连贯的语用因素[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朱红;;幽默效应的认知语境分析[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2期

10 张海燕;陶媛;;解析《鲁豫有约》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语码转换现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宋潇潇;;交际意图与认知语境[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陈梦晴;;也谈“言外之意”[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李琪;;关联理论:阐释幽默的新视角[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李占喜;;文化意象翻译中缺损现象补偿的关联论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王晓辉;;繁花时节读华章——《言语交际学》读后思[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焕辉 江西婺源人 南昌大学教授;言语交际学的草创与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s,

本文编号:1170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70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0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