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字构式的指类分析
本文关键词:“着”字构式的指类分析 出处:《外语学刊》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着"字结构具有独立的表达形式和不可预测的语义特征。本文论证并认定"着"字结构为构式,同时论证"着"字构式为间接言语行为,提出其认知操作机制为"类-属"联结的推理路径,即指类思维。本文从其分类、语境介入和指类推理程序等方面全面考察"着"字构式,说明该构式生成和解读过程存在缺省推理和模糊推理,最终的含义获取也只能是模糊识解。
[Abstract]:The expression form of word structure with independent and unpredictable semantic features. 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identify the "zhe"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and the "zhe" construction for indirect speech acts, the cognitive inference path operation mechanism as a "class is" connection, refers to the kind of thinking.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text reasoning procedures and intervention refers to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zh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xisting gen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fuzzy reasoning and default reasoning, the ultimate meaning of acquisition can only be fuzzy construal.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言外转喻的加强联想模式构建研究”(11YJC740166) 黑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EFL写作的社会互动模式研究”(12512037) 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研究”(2011YF04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
【正文快照】: 1引言汉语“着”字主要有3种发音:(1)zhuo;(2)zhao;(3)zhe.本文主要探讨最后一种,力图认定汉语“着”字结构为构式,且以人类前语言阶段产生且不断发展的“指类”概念作为其分析解读模式。汉语“着”(zhe)字句构式界定的探讨主要延循A.E.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念,即构式语法理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孔令达;“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李洪儒;王晶;;说话人意义及其结构的研究维度——语言主观意义研究(一)[J];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3 徐盛桓;;指类句研究的认知-语用意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4 吴炳章;;指类句的指类功能实现机制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5 黄国营;;“的”字的句法、语义功能[J];语言研究;198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孔令达;“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3 易莉莎;;浅谈“的”字短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李淑苹;;认知机制下的指类句及其范畴化探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张时阳;;“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7 李琼;;利用“句法规则”自动识别非分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8 徐阳春;钱书新;;“N_1的N_2”与“N_1N_2”内部语义关系辨析[J];对外汉语研究;2007年00期
9 吴晶;;也谈“的”字结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10 郑丽;李良炎;;指类句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4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6 周莉;汉西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孙晓霞;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先共性的研究:汉语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岩璞;东北小品演员语言中语气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3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素芳;蒙古国学生习得汉语“是”字句情况考查及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闰;定语标记“之、底、的”的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磊;多维视域下的指类句语用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志f,
本文编号:1356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5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