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隐喻的汉、韩颜色词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概念隐喻的汉、韩颜色词比较研究 出处:《浙江学刊》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颜色词隐喻源自共同的身体体验,人类相同的生理结构是认知隐喻共性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经验及认知过程的不同又造成了颜色词隐喻的差异。研究发现,在汉、韩两种语言中,"黑"、"白"、"红"为始源域的颜色词隐喻,其映射的目标域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了解并掌握汉、韩基本颜色词"黑"、"白"、"红"的概念隐喻义及其差异,对于中国人学习韩语和韩国人学习汉语以及中韩、韩中翻译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Abstract]:Color word metaphor originates from the common body experience. The common physi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beings is the basis of cognitive metaphor commonness, and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cognitive process leads to the difference of color word metaphor. In both Chinese and Korean languages, "black", "white" and "red" are the metaphors of color words in the original domain, and the target fields of their mapping are both consistent and different.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color words "black" of Han and Ha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Bai" and "Hong" and their differences ar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learning Korean, Korean learning Chinese, Korean and Korean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
【基金】: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外语词汇教学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Y201328698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英国哲学家约翰逊(Mark Johnson)出版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在书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而且还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的概念系统事实上就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芳;;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对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娄小琴;;汉韩颜色词“白”之概念隐喻对比[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焦丽;;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研究——以汉日英语言中的“红”和“绿”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夏莲;;Metaphorical Study on Color Terms in "Gone with the wind"[J];海外英语;2012年08期
3 娄小琴;;汉韩颜色词“白”之概念隐喻对比[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胡飞;语境视角下的隐喻翻译[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2 娄小琴;韩汉基本颜色词对比[D];延边大学;2012年
3 金Wp熙;汉韩含色彩词成语的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4 韩梦冬;韩中“话”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芳;;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对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钟守满;颜色词的语义认知和语义结构[J];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朴宝兰;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于燕萍;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英;汉英颜色词“白”之国俗语义探析[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2 曹定云;《尚书·牧誓》所载卢、彭地望考[J];中原文物;1995年01期
3 宋伟华;;汉语副词“白”的语法化[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卿青芳;;“看”那一抹“白”——鲁迅短篇小说《示众》中的色彩意识[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5期
5 陈润平;“白”字开元通宝析[J];西安金融;1994年03期
6 陈一;试谈“白VP”结构的歧义性[J];汉语学习;1987年04期
7 张谊生;近代汉语情态化副词“白”再议——兼论副词“白”的虚化方式和内部差异及联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李冬梅;;汉俄语中的“红”与“黑”[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宋伟华;;汉英颜色词“白”与“white”之语义韵比较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年03期
10 鲁迪;请名人认真[J];语文建设;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赤晖;李念平;;室内空气品质的不确定性及其灰色系统分析方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2 肖华云;俞士汶;;文学作品中的颜色词分布探析[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许晟 韩勇;“降解”未必环保 禁“白”不如治“白”[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许晟;治“白”须用经济手段理性对待“降解塑料”[N];中国包装报;2004年
3 别清河 通讯员 王朝晖;白沟由“黑”变“白”了[N];中国工商报;2004年
4 王铁一 本报记者 张辉;“红白黑”扮靓大庙镇[N];辽宁日报;2004年
5 路勇;从技高一筹到“薪”高一筹[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林展翼 彭昭优 朱静仪;南非白犀牛“落户”广州武汉两地[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孔金岭;这是一片希望的热土[N];中国贸易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乐;维吾尔语的“黑”“白”在汉语中的翻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伟华;汉英颜色词“白”和“WHITE”的语义演变及用法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天昊;汉语的“红”和日语的“赤”[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婷婷;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黄霞;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色彩词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任慧;语言交际中的灰色信息[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王琪儿;颜色词“白”的文化义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3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0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