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类时间副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文关键词:过去类时间副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一些语料为基础,考察留学生在使用"终于"、"从来"、"曾经"、"向来"和"一向"等五个表过去类的时间副词时所产生的偏误,分析其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旨在为时间副词的教学提供借鉴。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in the study, students in the use of "finally", "never", "once", "always" and "always" five errors in the past time adverb class tabl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errors produced, and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aimed at the time adverbs teaching referenc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10YYB01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汉语紧缩构式的构式化与语法化研究”(2012M51086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汉语紧缩构式的构式化研究”(2013SJB74000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时间副词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词类,在传统语法界也常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近年来,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发展,学者们也加深了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时间副词的研究。虽然学者们对于时间副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讨论。比如,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学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文娟;;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中的语境利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丁石林;;时间副词“从来”和“一直”的对比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杨惠元;论《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的练习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4 吕必松;汉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系统性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动+趋1+宾+趋2”的语义及结构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史继林;一种少有人提及的省略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黄启庆;尹海良;;现代汉语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音变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沈云佳;论《呼兰河传》中的ABB式色彩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卢英顺;;“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莉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淑娟;黄国华;;“可”是不成词语素吗?——兼谈“可”的意义与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脱傲;;时间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句法语义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张璐;;“一直”与“从来”的辨析初探[J];大众文艺;2010年03期
3 任海波;“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葛文杰,张静;“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宋晓娟;;对外汉语课“时间副词”的教学研究——时间副词的肯定与否定不对称现象探微[J];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6 夏群;;也论“一直”与“从来”的区别[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刘英林;郭树军;王志芳;;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性质和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2期
8 李景蕙;;《汉语水平等级标准》(试行)对语言技能的要求[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4期
9 胡明扬;;语言和语言学习[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1期
10 章纪孝;;关于高年级口语教学的思考和构想[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鸿燕,彭聃龄;4~6岁儿童三种时间副词理解能力及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2 李杰群;《商君书》的时间副词[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曹凤霞;时间副词“曾经”“已经”的时态用法[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张亚军;时间副词“正”、“正在”、“在”及其虚化过程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杨德峰;;时间副词作状语位置的全方位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2期
6 周丽颖;;时间副词作定语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7 周丽颖;;关于时间副词做定语的合理性[J];汉字文化;2007年02期
8 孙佳音;;表示过去的时间副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02期
9 倪重阳;;时间副词做定语的用法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杨睿;雍淑凤;;隐喻机制造成时间副词“老”的语法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仝宇光;张奇;;汉语语篇阅读中对时间转换事件的表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智渤;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多维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贾改琴;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娟;时间副词用于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彬彬;现代汉语持续性时间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婧;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界定及其定语用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枫;短时类时间副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司冬颖;《禅真逸史》时间副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逸纯;现代汉语“从来”类时间副词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7 王灵霞;现代汉语短时时间副词用法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尊章;先秦时间副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言军;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冰洁;现代汉语短时时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9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3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