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自然会话称赞行为应答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10:06

  本文关键词:汉语自然会话称赞行为应答语研究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称赞行为 应答语 自然会话 会话分析 语言的形式和功能


【摘要】:通过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描写汉语应答语话轮的基本句法形式与话轮构建方式,分析各种话轮形式所表达的立场,发现汉语自然会话称赞行为应答语话轮有三种基本小句形式和四种基本立场:小句形式是形容词谓语小句、肯定/否定标记词、无评价词小句,四种立场是强同意、弱同意、弱不同意和强不同意。汉语自然会话称赞行为应答语话轮的句法形式形式和立场受称赞行为影响。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syntactic forms and the way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round in Chinese reply discourse, and analyzes the positions expressed in various forms of the turn of speech.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basic clause forms and four basic positions in Chinese natural conversational compliment response: clause form is adjective predicate clause, positive / negative marker, and non-evaluative clause. The four positions are strong consent, weak consent, weak disagreement and strong disagreement. The syntactic forms and positions of Chinese natural conversational compliment responses are influenced by compliment behavior.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对外汉语课堂学生自主话语及师生互动研究”(13YJC740092) 2014年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汉语评价应答语研究”(SC14B04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人们在日常会话中进行交际,实现各种行为。交际互动中有发话和受话两方,发话人如果对特定的事物事件作出评价(Assessment),表达自己的内在立场[1]24[2]21,受话人会对前者的评价行为做出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或立场[3,4],受话人的这种回应话轮称为应答语。本文研究汉语评价行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红;英汉称赞语对比及其文化因素[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王霞;;英汉称赞语对比及其文化探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施家炜;汉英文化称赞语对比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4 王琴;;对称赞语的跨文化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石宁;英汉称赞语之比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育玲;;从顺应理论看汉英称赞应答语[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7期

2 董新;;中西方人对于称赞的不同回应方式——谈中国人的谦虚准则和西方人的一致准则[J];沧桑;2008年03期

3 杨良萍;;中介语语用发展中称赞语应答策略横向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郑艳群;;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的量化问题[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6年01期

5 邓鹏;;称赞语的语用内涵及表现形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王霞;;英汉称赞语对比及其文化探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陈映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与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10期

8 王若江;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统计方法运用状况调查[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9 唐君;;英汉赞扬语差异的比较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晓燕;;汉语恭维语的顺应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卓丹;;英汉称赞语和应答中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牛利;医患门诊会话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奕;汉语会话增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楼荷英;考生性格与其互动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婷婷;日语称赞语之应答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利;中国大学EFL学生恭维语及恭维答语的使用情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梅;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房明星;中国大学生恭维语使用性别差异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孙凌霄;中国大学生称赞语篇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莉;中国大学生恭维语及其应答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雪娇;《红楼梦》中的汉语称赞言语行为及其应答的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伟;日语称赞语的条件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峰;英汉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胡晓丽;[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红;英汉称赞语对比及其文化因素[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施家炜;汉英文化称赞语对比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3 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1期

4 郭爱先;美国英语称赞回应[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10期

5 赵英玲;英语称赞语的应答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10期

6 邹为诚;论英语称赞语的交际模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7 石宁;英汉称赞语之比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斌;蔡艳芬;;致谢应答语和致歉应答语[J];英语知识;1997年03期

2 王集杰,徐正华;称赞语及其应答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张治;;汉语同意相邻对中同意应答语的表现手段[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4 郭倩;;中英文在“谢谢你”应答语中的异同比较[J];新课程(下);2012年01期

5 杨R,

本文编号:1440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40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d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